彼得一世

  俄國沙皇(1682~1721)和皇帝(1721~1725)。亦稱彼得大帝。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依洛維奇(1629~1676)之子。1672年6月9日生於莫斯科。1682年異母長兄費多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病逝,彼得和兄伊凡五五世並立為沙皇,異母姊索菲婭·阿列克謝耶夫娜公主攝政。1689年8月推翻索菲婭攝政之權。1696年伊凡病逝,彼得成為唯一君主。為奪取黑海出海口,1695~1696年,兩次進攻土耳其,占領亞速。1697年彼得化名米哈依洛夫下士參加以Ф.Я.列福爾特為首的“彼得大使團”,赴西歐各國考察。他參觀瞭荷蘭、英國和奧地利的工廠、學校、博物館等,這次考察對其以後的改革有重大影響。1699年,彼得先後同薩克森、丹麥簽訂反瑞典的同盟條約。1700年,同土耳其簽訂和約。同年8月,彼得向瑞典宣戰,進攻納爾瓦,開始瞭長達21年之久的北方戰爭。在列斯納亞、波爾塔瓦、漢古特和克瑯加姆等大戰役中,親臨戰場,指揮作戰,獲得勝利。1721年8月30日,俄瑞兩國簽定《尼什塔特和約》。俄國獲得芬蘭灣、裡加灣等地,取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從此俄國由內陸國變成一個由白海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延伸到黑海的馬桑德拉、從波羅的海擴展到太平洋的巨大瀕海國。1721年10月,參政院封彼得為“皇帝”和“祖國之父”。從此,俄國改稱俄羅斯帝國。1722~1723年,出征波斯,奪取裡海西岸和南岸廣大地區。1725年2月8日病死在聖彼得堡。(見彩圖)

彼得一世及其隨從

  彼得在位期間仿效西歐國傢,進行瞭以軍事改革為中心的多方面改革,史稱“彼得一世改革”。通過大量征兵,建立瞭一支強大的陸海軍。為瞭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他改善軍隊武器裝備,制訂軍事法規,並聘請外籍軍事傢在俄軍中擔任顧問。在行政管理方面,取消瞭大貴族杜馬,廢除瞭衙門制度,建立瞭參政院和陸軍、海軍、外交、稅務、司法等11個委員會。建設新都聖彼得堡(今列寧格勒),先後把全國劃分為8大州和50個省,直屬中央管轄,加強中央集權。建立瞭以商人為主體的市政機構。在經濟方面,實行重商主義政策,鼓勵開辦工場,發展工商業。征收“人丁稅”,以增加國庫收入。在文化教育方面,建立瞭算術、造船、航海等許多專門學校,培養人才。采用儒略歷(俄歷)、創辦俄國第一傢報紙《新聞報》,建立博物館、科學院和劇院。頒佈瞭許多重要法令。例如:1714年頒佈《一子繼承法》,用來鞏固貴族土地所有制、改善國傢財政和擴大文武官員的來源。1722年頒佈瞭“官秩表”法令。取消瞭國傢機構中按照門第升擢的舊規,代之“量才施用”、“論歷取仕”的新制度。所有文武官員統一分為14級,世襲貴族授予8級以上官爵。非貴族升至相應官級可以成為貴族,從而結束瞭門第貴族獨霸的局面。他還進行瞭宗教改革,打擊反動僧侶勢力,限制或沒收教會財產,改組宗教管理機構,廢除瞭大教長的職銜,使教會從屬於世俗政權。他建立各種世俗學校,除培養貴族子弟外,允許軍人、官吏、教士的子弟入學。因此,彼得改革引起瞭舊貴族的反對,也引起僧侶階層強烈不滿。

  彼得一世改革是在靠殘酷剝削壓榨農民和保存農奴制的情況下進行的。由於窮兵黷武,征兵苛稅,人民負擔加重,先後爆發瞭1689年的射擊軍兵變、1705~1706年的阿斯特拉罕起義和1707~1709年佈拉文起義。但彼得一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瞭俄國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方面的落後狀態,使俄國進入瞭歐洲強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