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州西南方從東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群島,包括大隅諸島、吐噶喇列島、奄美群島、沖繩諸島和先島諸島。前三組島群又稱薩南諸島,屬鹿兒島縣;後二組又稱琉球諸島,屬沖繩縣。統稱琉球群島。全部面積約4500平方公裡,人口約130萬(1983)。群島內側(東海側)吐噶喇列島、粟國島等屬霧島火山帶的一部,中部由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層構成,為群島的主要部分,石灰巖(琉球石灰巖)分佈較廣,屋久島的宮之浦嶽,海拔1935米,為九州地方最高點。群島外側(太平洋側)由第三紀地層構成成,地勢較低。各島多珊瑚礁海岸。亞熱帶海洋性氣候,夏季長,冬季短。那霸年平均氣溫22℃,最冷月(1月)16℃,最熱月(7月)28℃。降水豐沛,年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梅雨期雨量顯著增加。常遭臺風侵襲,風澇成災。棕櫚和榕樹等熱帶、亞熱帶植物繁茂。14世紀初,在沖繩島出現中山、山南和山北三個小王國,1372年開始向中國明朝進貢,分別受明朝冊封,與明朝往來頻繁。15世紀初形成統一的琉球王國。1609年日本薩摩藩(島津氏)征服琉球。此後,琉球王向明朝與薩摩藩同時進貢。仍受中國(明、清兩代)冊封。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廢琉球國王改為琉球藩。1879年並琉球藩,置沖繩縣。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為美國占領。1953年美國將薩南諸島歸還日本,1972年歸還沖繩諸島和先島諸島。由於美軍占領期間勞動人口多在軍事基地就業,歸還後尚有基地經濟的影響。人口職業構成,第三產業占67%。農業以旱田為主,水田很少,稻米需要從其他地區調入。旱田作物以甘蔗、香蕉、菠蘿等為多。工業以石油加工為主,其次為食品(制糖與罐頭)工業。傳統工業有紡織、釀造、陶器和漆器等。最大城市那霸,人口30萬(1983),為沖繩縣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