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首都和全國最大城市。位於裏馬克河畔,西距太平洋岸13公裡。包括郊區和衛星城鎮在內,人口474.5萬(1982),占全國人口的1/4以上。城市坐落在濱海沙漠一綠洲上,東倚安第斯山脈,平均海拔154米。地處南緯12°,受秘魯寒流影響,氣候終年溫和,冬季(5~10月)平均氣溫16~18℃,夏季(1~4月)21~27℃;年平均降水量31毫米,5~11月多霧。始建於1535年,1544年成為西班牙秘魯總督轄區首府。先期城市發展緩慢,城區局限於河流南岸一帶,18112年人口僅6.4萬。19世紀末,隨著鐵路的敷設、山地礦產資源的開發和沿海灌溉農業的興起,城市向西、南擴展。1940年人口增至52.8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工業興起,內地居民大批湧入,城市急劇膨脹,城區向裡馬克河北岸發展。1975年城市人口已達390萬。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工業產值占全國70%,制造業職工人數占全國2/3以上。主要有食品、紡織、制革、服裝、藥品、化妝品等工業;汽車輪胎、合成纖維、金屬加工、煉油等部門在國內也占重要地位。全國交通樞紐。鐵路、公路東北連塞羅-德帕斯料、拉奧羅亞等礦業中心,西接全國最大海港卡亞俄;泛美公路溝通南、北主要沿海城市。國際機場建於卡亞俄。市區分舊城、新城兩部分,共分32個居民區。舊城在北部,街道多西北─東南向與東北─西南向相交叉,街區呈格狀佈局。阿爾馬斯廣場是舊城中心,周圍有政府宮、市政大廈、大主教宮、古教堂等著名建築;由此通往西南聖馬丁廣場的拉烏尼翁大街是全城最繁華的商業區。新城主要分佈在西部和南部,以五月二日廣場和博洛涅西廣場為中心,周圍多為百貨大樓和銀行、商行等。工業區在西部和卡亞俄之間的公路、鐵路兩側。西北部為工人居住區,南部海濱的聖伊西德羅、米拉弗洛雷斯等郊區是高級住宅區。城內有博物館40座,大學12所。著名的聖馬科斯大學建於1551年,是西半球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利馬市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