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湖泊、鹹水湖。屬海跡湖。由於面積大,湖水鹽度較高,多狂風巨浪,具有典型的海洋生物等特徵,故一般稱其為海或湖海。位於歐亞兩洲交界處。西、北、東三岸屬蘇聯,南岸屬伊朗。

  南北長約1200公裡,平均寬320公裡。湖岸線長約7000公裡。有曼格什拉克、哈薩克、土庫曼、克拉斯諾沃茨克等海灣。大部水深不足100米,北部淺,中、南部較深,最深達1025米。約有島嶼50個(面積約350平方公裡)。有伏爾加河、烏拉爾河、庫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條河流註入。1940~1970年,平均每年流入的淡水量286.4 立方公裡,其中伏爾加、烏拉爾和捷列克河約占90%以上。

  冬季北部水溫0℃以下,南部達12℃。北部淺水區每年冰期2~3個月。夏季水溫26℃左右。由於蒸發強烈,加之伏爾加河等沿岸地區農田灌溉和工業用水激增,淡水補給量減少,致使水位下降,湖面縮減。1980年湖面低於洋面28.5米,水域面積也由1929年的42.2萬平方公裡減至1980年的36.8萬平方公裡。湖水平均鹽度11~13。中部卡拉博加茲戈爾灣鹽度高達32。在北部淺水區,因有伏爾加河等帶來大量淡水,湖水較淡,伏爾加河口附近鹽度為1。

  北部海域,魚類資源較豐富,主要捕撈鱘、鮭、鯡、鯿、鱸、鱥、鯉等。由於水位下降,工業廢水和石油開采的污染以及伏爾加河等沿河的水工設施切斷瞭魚類的回遊路線,使魚類資源受到嚴重的危害,漁獲量明顯下降,1980年蘇聯在裡海的漁獲量僅31.5萬噸,比1960年和1970年分別減少瞭5萬噸和12萬噸,特別是珍貴的魚類,產量下降更多。裡海地區石油資源豐富。卡拉博加茲戈爾灣是大型芒硝產地。東岸的舍甫琴柯市建有蘇聯最大的海水淡化裝置。

  航運業較發達。通過伏爾加河及伏爾加-頓河等運河,實現瞭白海、波羅的海、裡海、黑海、亞速海五海通航。但由於北部水淺,航運受到一定限制。在巴庫和克拉斯諾沃茨克之間有火車輪渡。運輸貨物以石油為主,次為糧食、木材、棉花、食鹽、建築材料等。主要港口有蘇聯的巴庫、阿斯特拉罕、舍甫琴柯、克拉斯諾沃茨克、馬哈奇卡拉和伊朗的恩澤利和托爾卡曼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