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西海岸港口和工業城市。位於塞納河口岸。人口19.87萬(1982)。

  16世紀初期成為法國大西洋岸的軍港。16世紀後半期遭戰爭破壞,後經多次整治,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又受到較大破壞,戰後初期人口僅10.7萬。在重建港口和發展工業後,人口又增長。城市經濟發展與港口關係較密切。19世紀後半期起發展瞭冶金、修船等工業部門。20世紀60年代開始,在沿海地帶開闢新工業區,新建煉油、造船、石油化工等部門,主要分佈在格拉維爾到唐卡維爾爾間的25公裡范圍內,以勒阿弗爾為核心的城市群共有人口26.6萬。法國僅次於馬賽的第二大商港,並為巴黎外港。年吞吐量約8000萬噸。港口臨英吉利海峽(拉芒什海峽),附近航道水深10~20米,潮差大,可達6~8米。航道維護較好,低潮時,吃水19~21米的海輪可進港。隨著工業的發展,已建成一條新航道,長20公裡,寬約490米,深約22米,可通25萬噸的散裝船。港內專用油輪碼頭水深10~19米,集裝箱碼頭岸線長800多米。進口以原油為主,約占總進口量的4/5,有油管通往下塞納和巴黎地區;還有棉花、咖啡、皮革和木材等。出口農產品、機械和車輛。每周有班輪開往非洲、美國、加拿大、愛爾蘭、波多黎各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