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東南部國傢。亦譯“寮國”。動物多象,有“萬象之邦”之稱。位於中南半島東北部,東南亞唯一內陸國。東鄰越南,南接柬埔寨,西與泰國、緬甸交界,北同中國雲南省接壤,面積23.68萬平方公裡,人口358.5萬(1985)。全國自北往南分為上寮、中寮、下寮3部分。行政上劃分13個省,首都萬象。

  自然條件 地形 多山國傢,絕大部分地區屬湄公河流流域。全國面積的80%為山地和高原,平原限於湄公河谷地。北部高而起伏大,向南緩緩降低,從東向西傾斜。上寮為山地,海拔500~1500米,局部地區超出2000米。為湄公河上遊段,下切強烈,狹谷陡峻,富水力資源,地下礦藏亦富。有會芬和川壙高原、查爾和班班平原及康開谷地等。全國最高峰比亞山,海拔2817米,屹立於川壙高原南邊。中、下寮地區的東半部是長山山脈西坡的一系列中山和低山,地勢和緩,山頂多平坦的夷平面。山脈擁有一系列東西走向的山口和隘道,如驕諾山口、穆嘉關山口、遼保山口等,為老撾與越南之間的交通要沖。山脈西側南、北各有一片高原,北為甘蒙高原,其西坡的南巴屯石灰巖谷地有開采歷史較久的的錫礦;南為波羅芬高原,由玄武巖構成,土壤肥沃,森林茂密,為老撾發展熱帶經濟作物、林業和畜牧業的基地。中、下寮地區西半部,即萬象以南的湄公河沿岸,主要有萬象平原、沙灣拿吉平原和巴色低地,都是國內主要農耕地帶,地下蘊藏著巖鹽和石膏。

  氣候 屬熱帶季風氣候,高溫多雨。受地形影響,氣候地區差異明顯。氣溫北低南高,降水北少南多。各地年平均氣溫20~30℃,最冷月(12月)平均氣溫14~23℃,最熱月(4月)平均氣溫20~29℃:高原最低氣溫可降至-2℃,偶爾出現霜凍、結冰、降雪。湄公河谷地他曲、沙灣拿吉等城鎮,絕對最高氣溫達40~42℃,是老撾最熱的地方。各地年降水量1250~3750毫米。上寮西北部深處內陸,降雨較少;下寮東半部接近海洋,降水量多,波羅芬高原絕對最高降水曾達5880毫米(1935)。5月中旬至9、10月之交為西南季風期(雨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90%,各月降水量均在100毫米以上;10月中旬至翌年3月為東北季風期(幹季),月降水量一般為10~30毫米。

  水系 以湄公河為主,93%以上的地區屬湄公河流域,流經老撾的湄公河段長約1900公裡,其中大部為國際界河,隻有750公裡在老撾境內,沿岸集中瞭全國最肥美的平原和水稻產區。境內河段多急流險灘,給航運和灌溉帶來一定困難。湄公河平均流量在中、老邊境處約2450立方米/秒,巴色為10358立方米/秒。支流眾多,主要由東向西匯入幹流,南俄、南東和洞河等支流建有水壩和電站。

  居民 老撾人口隻占東南亞的1%,中南半島的2.4%,平均每平方公裡15人,是東南亞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傢。人口大部分分佈於湄公河幹支流谷地。1975~1981年平均人口年增長率為2.4%。15歲以下的占總人口的42%(1981)。民族種類多,按歷史、語言、文化和地理分佈,可分為3個族系:①老龍族系。意即“低地老撾人”,屬泰老語系,占總人口的65%,包括寮、泰、芬、盧等族。分佈於河谷、低地,經濟、文化、政治地位較高。②老聽族系。即“坡地老撾人”,屬蒙-高棉語系,占總人口的25%。散佈於上、下寮海拔500~1200米的中山地帶,大部分農業仍多刀耕火種。③老松族系。即“山頂老撾人”,屬苗瑤語系,占總人口的10%。分佈於上寮海拔900~2000米的高山地區。主要有苗(自稱“芒”)、瑤(自稱“曼”)等族,在山地陡坡上從事耕作。居民信奉佛教。老撾語為官方語言。

  發展簡史 公元14世紀中葉後,境內出現一些小王國,其中上寮地區的老撾王國,以瑯勃拉邦為中心,勢力達到桑怒、川壙、萬象及占巴塞各地,經濟和文化藝術都有一定的成就。國王菩提薩羅在位時(1520~1547),遷都萬象。後衰落。19世紀中葉分別被鄰國占領。19世紀末淪為法國殖民地。1940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老撾宣佈獨立。後又遭法國和美國侵略,1954年和1973年先後取得抗法和抗美戰爭勝利。1975後成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

  經濟地理 以農業為主的國傢,農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0~70%。農業以種植業為主,耕地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8%。1980年種植面積約70.2萬公頃。占耕地面積35%,其中水澆地隻有11.4萬公頃。耕地分低地和坡地兩類,低地主要在湄公河幹支流的河谷地帶,如巴色低地及洞河兩岸、萬象平原、北汕平原、更谷平原、南屯河平原、公河平原等,皆為稻米主要產區。全國稻田面積約68萬公頃,雙季稻僅1萬公頃左右,1981年稻谷產量115.5萬噸。雜糧有玉米、木薯、番薯和豆類。糧食可以自給,但運輸不便,南方大米難以運到北部地區,北方城鎮多從泰國進口大米。坡地多種旱作,土壤肥沃的坡地種植經濟作物如咖啡、茶樹、果樹等。咖啡是主要出口農產品,咖啡園面積約5000公頃,波羅芬高原占90%。與蘇聯及東歐國傢合作建立咖啡、煙草、甘蔗、棉花等專業種植區,為出口商品基地。全國約有80萬公頃天然草場,分佈於會芬、川壙、甘蒙和波羅芬四大高原,在查爾平原等地建立重點牧區。森林覆被率60%以上,分佈遍及各省,主要采伐場在上寮和下寮,出產柚木、紫檀、紅木等珍貴木材,萬象、巴色、沙灣拿吉3市是木材加工中心。

利用大象搬運木材

  礦藏有錫、鐵、銅、寶石、石膏、煤、巖鹽等。主要開采錫和巖鹽,錫礦砂年產量不足1000噸,主要分佈在甘蒙省,並有煉錫廠。70年代起,電力工業成為老撾經濟最大支柱。萬象以北60餘公裡的南俄河水壩和電站已完成二期工程,裝機容量11萬千瓦,發電量7億度,占全國發電量的80%以上。電力推動瞭萬象平原工農業生產,可提水灌溉農田3.4萬公頃。電力85%輸往泰國,年收益2000~3000萬美元,占外貿出口額60%以上。工業主要有生產日用消費品的輕工業、建材、交通和農機具的修理裝配,工廠大多數集中於萬象等少數城市。

  公路是主要交通系統,約有1萬多公裡,全天候裡程不多,以大致南北行的13號公路為主幹,連接各支線,溝通國內主要城鎮。沒有鐵路。缺乏出海口,需借道鄰國與外間聯系,其中經過越南和柬埔寨同海外聯系的通道兼有經濟與戰略價值。湄公河有7個公路渡口與泰國連接,以塔杜阿至廊開最重要。塔杜阿在萬象下遊,對岸廊開有亞洲12號公路和鐵路直達曼谷,50年代起,便是老撾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湄公河流經老撾的通航裡程共有1600公裡,但上下各河段多險灘與瀑佈,需分段航行,頻繁換船,航運不暢,一般通航200噸小輪。

  對外貿易除電力出口外,皆為初級產品的錫、木材、咖啡、紫膠和安息香;進口糧食和生產資料,包括機械、水泥、汽油、化肥等。亞洲鄰國及經互會國傢為主要貿易對象。

  地區經濟差異:①上寮包括豐沙裡、瑯南塔、桑怒、川壙、瑯勃拉邦、烏多姆塞及沙耶武裡7省,占全國面積的50.8%,人口的43.4%,為多民族聚居的山區,多森林、草場和地下礦藏。缺乏連接全區的公路網。各地經濟自給,出口柚木、紫膠和安息香,居全國重要地位。②中寮包括萬象和甘蒙(他曲)2省,占全國面積的19.8%,人口的21.1%,扼國土最狹的腰部,當東西兩側借道鄰國出海的要沖,有13號公路貫通上、下寮。中世紀以來即為國傢中心地帶,工農業生產居全國首位。③下寮包括沙灣拿吉、沙拉灣、阿速坡和巴色4省,占全國面積的29.4%,人口的35.5%,是占巴塞古國發祥地,土地肥美的魚米之鄉,熱帶經濟作物重點發展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