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文化的發祥地,以文化遺址而聞名。位於陝西省關中平原西部,北依岐山,南臨渭水,西起鳳翔,東至武功。包括岐山縣、扶風縣的大部分地區,沃野連綿,土地肥美,氣候溫和,雨量適中。西元前14世紀,周王朝祖先古公亶父率部族來到周原開荒種地,修治田畝,建築房舍,建造都城,稱“京”或“京邑”,建立瞭初具規模的國傢,號稱“周”。周文王末年,都城人周原遷到長安縣灃河西岸的灃京,武王時又遷到灃河東岸的鎬京。周原成為周公、召公的封地,但因周原是周人立國的根據地,遷都灃、鎬以後,,仍常回周原祭祀祖先。西周末年,周原日漸荒蕪。周原有極為豐富的文化遺產。1975年以來,已發掘瞭西周宮殿(宗廟)建築遺址、平民住宅區和制骨作坊以及百餘座墓葬,出土瞭數以萬計的西周文物和甲骨文。甲骨文小如粟米,為研究西周歷史提供瞭史書和金文所沒有的資料。自漢至今出土青銅器千件以上,著名的有大盂鼎、毛公鼎,對研究西周歷史有重要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