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1941年埃塞俄比亞人民抗擊義大利法西斯入侵的正義戰爭。埃塞俄比亞第一次抗意戰爭以後,義大利帝國主義並未放棄其吞併埃塞俄比亞的野心,以B.A.A.墨索裡尼為首的義大利法西斯頭目聲稱,義大利“必須在東非謀求殖民事業的未來”。1934年12月,義大利在意屬索馬裡同埃塞俄比亞邊界線埃方一側的沃勒沃勒蓄意製造邊境武裝衝突,打死打傷埃塞俄比亞士兵200餘人。此後,意一方面利用談判妄圖迫使埃就範,另一方面在埃塞俄比亞北南兩側的厄立特裡亞和意屬索馬裡兩個殖民地地調集大軍,準備發動侵略戰爭。

  面對法西斯意大利的侵略兇焰,埃塞俄比亞向國際聯盟發出呼籲。但英、法政府對意大利一味妥協縱容,美國政府也實行“中立”。英法政府還秘談商定:排除一切可能與意大利發生沖突的行動,不實行軍事制裁,不進行海軍封鎖,不關閉蘇伊士運河,因此更助長瞭意大利侵略者的氣焰。

  1935年10月3日,意大利侵略軍不宣而戰,分3路向埃塞俄比亞進攻。埃塞俄比亞全國上下愛國熱情高漲,在海爾·塞拉西一世領導下,奮起保衛祖國。盡管意軍在軍事上占有絕對優勢,但是在戰爭初期,他們處處受到埃塞俄比亞軍民的頑強抵抗,進展緩慢。墨索裡尼於11月中旬撤換瞭侵略軍指揮官D.波諾,任命P .巴多利奧元帥前往指揮。意軍從南北兩方加緊進攻,並在戰爭中使用瞭毒氣。埃塞俄比亞方面由於盲目堅持正規的陣地戰,在1936年初的坦皮恩戰役中遭到重大挫折。3月底,海爾·塞拉西一世在阿珊吉湖以北的梅州地方親自率軍迎敵,但已無力挽回敗局。5月5日,意軍攻陷亞的斯亞貝巴,海爾·塞拉西一世流亡海外。

  埃塞俄比亞人民和一部分愛國封建主在首都陷落後,並未屈服。他們成立各種抵抗組織,堅持對侵略者進行武裝反抗。遊擊戰爭幾乎遍及全國絕大多數省份,有時甚至進展到距離首都隻有幾十公裡的地方,使意大利占領者的殖民開發和掠奪計劃難以進行。在反抗意大利殖民統治的鬥爭中,埃塞俄比亞人民付出瞭巨大犧牲。1937年2月,兩名厄立特裡亞愛國青年炸傷意大利總督R.格拉齊亞尼,殖民當局實行血腥報復,竟殺害瞭數以千計的無辜百姓。在整個被占領期間,埃塞俄比亞因屠殺、饑餓和監禁而死亡的達76萬餘人。

埃塞俄比亞第二次抗意戰爭(1935.10-1936.5)

坦皮恩戰役

  1941年,海爾·塞拉西一世率領愛國武裝同英軍一道由蘇丹和肯尼亞兩個方面打回埃塞俄比亞,在人民群眾和遊擊隊支持下,迅速擊敗意大利占領軍。5月5日,收復亞的斯亞貝巴,1941年底,埃塞俄比亞全境基本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