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1896年埃塞俄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軍的衛國戰爭。埃塞俄比亞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於1889年即位後,統一並擴大瞭埃塞俄比亞的領土,奠定瞭今日埃塞俄比亞的版圖。此時也正值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高潮,已把厄立特裡亞作為殖民地的義大利一直對埃塞俄比亞抱有殖民野心。為瞭消滅國內的封建殘餘勢力,增強軍隊裝備,孟尼利克二世即位僅40天,1889年5月2日就與義大利簽訂瞭《烏查利條約》。名為“友好商約”,實際是一個不平等條約。條約規定,埃塞俄比亞北部若幹地區,包括阿斯馬馬拉在內,劃歸意大利,而意大利則按附約給埃塞俄比亞3萬枝槍和28門大炮,以及200萬裡拉。條約中最重要的是後來引起爭議的第17條。該條的阿姆哈拉文本說,埃塞俄比亞在與其他歐洲國傢交往時,“可以向意大利國王陛下政府請求協助”,而意大利文本卻將“可以”寫作“同意”,並又進而曲解為“必須”,據此單方面強行宣佈對埃塞俄比亞實行“保護”。孟尼利克二世斷然拒絕這種強加於人的曲解和“保護”,1893年,他宣佈將在《烏查利條約》簽訂5年之際予以廢除。意大利對此極為惱火。1894年7月,在內部顛覆未成的情況下,意大利不宣而戰,並在半年內侵占瞭古城阿克蘇姆及提格雷省首府馬卡累等城。1895年,孟尼利克二世宣佈廢除《烏查利條約》,並於同年9月發佈《告人民詔書》,號召人民奮起保衛祖國。這一號召得到各階層民眾的響應,兩個月後,孟尼利克二世麾下已形成一支配備10萬支來福槍、400門加農炮的軍隊。1895年12月,埃軍在阿拉吉平頂山首次擊敗意軍並收復馬卡累城。取得初步勝利後,孟尼利克二世提出和談,但遭到意軍拒絕。

阿杜瓦戰役中被擊潰的意軍

  1896年3月1日,著名的阿杜瓦戰役爆發。孟尼利克二世親自統帥10萬軍隊在埃塞俄比亞北部的阿杜瓦同意大利侵略軍決戰。埃塞俄比亞軍隊依靠士氣高昂、地形熟悉、情報準確等有利條件,采取分割敵人、各個擊破的戰術,一舉殲滅意大利侵略軍17000名(其中傷亡12000餘名、俘虜4000餘名),繳獲意軍全部大炮和大量其他武器裝備。戰後,意大利政府被迫於10月26日同埃塞俄比亞簽訂《亞的斯亞貝巴和約》,放棄瞭把埃塞俄比亞作為它的保護國的要求,承認其作為主權國傢的完全獨立,並賠款1000萬裡拉。埃塞俄比亞取得瞭第一次抗意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