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新王國第18王朝國王阿蒙霍特普四世(約西元前1379~前1362在位)所進行的一次社會改革。

  在阿蒙霍特普四世之前的圖特摩斯三世和阿蒙霍特普三世統治時期,阿蒙神廟的僧侶集團勢力逐漸增長。僧侶貴族不僅擁有雄厚的物質財富,而且常常左右政事。阿蒙霍特普四世即位後為瞭打擊僧侶集團勢力和世襲權貴,加強中央集權的統治,依靠中小奴隸主和新興的軍事貴族,進行全面的社會改革。他禁止崇拜傳統的阿蒙神和其他地方神,下令封閉阿蒙神廟,沒收其其廟產,樹立阿吞神為全國崇拜的唯一的太陽神,在底比斯和全國各地以及敘利亞、努比亞大建阿吞神廟。為瞭消除阿蒙在人們思想上的影響,下令從一切紀念物上抹掉阿蒙的名字,並在其統治的第5年,把自己帶有“阿蒙”字根的名字阿蒙霍特普(意為阿蒙滿意者)改為埃赫那吞(意為有益於阿吞者),並賜予王後以涅菲爾涅菲拉吞之名(意為美中之美是阿吞)。埃赫那吞統治的第6年,廢棄舊都底比斯,遷至尼羅河東岸的新都阿馬納,取名為埃赫太吞(意為阿吞之境界)。提拔新人改革政府官吏的成分,並在新都大力興建阿吞神廟宇,雕塑阿吞神像和他自己與王後的像。

  在埃赫那吞改革時期,造型藝術與繪畫沖破瞭傳統模式,追求現實主義或自然主義,形象生動,煥然一新。在文學上,創作瞭歌頌阿吞和埃赫那吞的不朽詩篇如《阿吞頌詩》等。藝術傢們在埃赫那吞的鼓勵下,以前所未有的自由創作瞭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優秀作品,在文學藝術史上以“阿馬納文學”、“阿馬納藝術”著稱。埃赫那吞以新的一神教代替傳統的舊宗教,削弱瞭舊的僧侶集團勢力,加強瞭君主專制的統治。但改革是短命的,埃赫那吞死後不久,一切改革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