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印度孔雀王朝國王(西元前265~前238,或前273~前232)。亦稱無憂王。為頻頭娑羅王之子,18歲時,被34任命為阿般提省總督。後王國西北部重鎮呾叉始羅城叛亂,他又被派為該地總督,前往鎮壓。呾叉始羅城聞風歸順,從此阿育王初露頭角。約西元前273年頻頭娑羅逝世,阿育王在大臣成護幫助下,與其兄修私摩爭奪王位取勝。約西元前269年,阿育王舉行正式登極典禮。阿育王即位後,繼承旃陀羅笈多的事業繼續向外擴張。他曾征服過濕婆薩國。但在其銘文中隻提到向羯陵伽的大規規模遠征。羯陵伽位於孟加拉灣沿岸,是南印度的一個強國,約公元前262年,阿育王開始大舉進犯羯陵伽。在他的第13號銘文敕令中說:“當慈顏的、諸神所寵愛的國王登極後8年,羯陵伽國被他征服;有15萬人從那裡被虜走,有10萬人在那裡被殺,還有幾倍於這樣多的死者。”羯陵伽被征服後,由王室充任的總督統治,駐托薩利,至此孔雀王朝的領土又進一步擴大。阿育王時的疆域,在古代印度史上是空前的,是孔雀王朝的極盛時代。

  征服羯陵伽的戰爭對阿育王本人及其內外政策產生深遠的影響。正如在他的第4號敕令中所說的,“戰鼓的響聲”沉寂瞭,代替它的是“法的聲音”。阿育王所宣揚的“法”,即道德生活的基本原則和實踐,以此實行精神統治。阿育王篤信佛教,大力宣揚佛法。據佛教文獻記載,在他即位的第17年,在華氏城舉行第3次佛教結集。以後他向國內的邊陲和周鄰諸國派出許多傳教使團,以廣佈佛教。經阿育王的宣揚和傳播,佛教不僅在國內大張,而且廣為傳播於國外,開始成為世界性的宗教。據傳說,阿育王在位期間,曾建造8.4萬座佛塔。他的敕令和教諭刻寫在摩崖和石柱上(見彩圖),分佈全國各地。這些銘文為研究當時印度的歷史提供瞭重要的資料。

阿育王石柱獅形柱頭(鹿野苑遺址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