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稱拉芒什海峽。位於英國和法國之間,西連大西洋,東北經多佛爾海峽通北海。西界為錫利群島和韋桑島(阿申特島)的聯線向東通多佛爾海峽,東西延伸563公裡。西寬東窄,平均寬約180公裡,最寬處220公裡。面積89900平方公裡。平均深度60米,西深東淺,最深點172米。近法國一側海底多淺灘,水深約6米。航道水深約35米。兩岸平直陡峭。海域內島嶼主要有維特島、錫利群島、海峽群島、韋桑島。

  英吉利海峽位於大陸架上。原歐洲大陸和大大不列顛島相連,因陸地下沉,加之第四紀冰期後冰川消融,海面上升,大約在距今8000年前,造成大不列顛島和歐洲大陸分離,形成海峽。

  海峽位於盛行西風帶,氣候溫和濕潤。2月水溫約5℃,8~9月16℃左右。年降水量800毫米左右,季節分配較均勻,冬季因氣旋活動頻繁帶來陰濕大風天氣。全年雨日150天左右。海峽呈向西開口的喇叭形,在西風控制下,海水由西向東流,海峽緊縮,造成很大的海潮。盛行半日潮,潮高由西而東增加,錫利群島附近潮高4.9米左右,法國一側聖馬洛灣9~12米,是世界上潮汐發電潛力最大地區之一。1959年10月法國在聖馬洛灣建成第一座試驗性潮汐發電站;1966年底在聖馬洛灣朗斯河口上溯4公裡處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潮汐發電站,按其裝機容量每年可發電5.4億度。鹽度自西向東由35.3‰降到34.8‰。全年霧日30~80天。海峽水域盛產比目魚、鱈、鯖等魚類。

  海峽地處國際海上航運要沖,為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全年通過海峽的船隻約20萬艘左右,居世界各海峽之冠。主要港口有英國的樸次茅斯、南安普敦以及法國的勒阿弗爾、瑟堡等。兩岸港口間有定期汽車輪渡往來。海峽風大、浪高、霧多,輪渡航運不便。1986年2月英法兩國簽署瞭聯合開鑿英吉利海峽隧道條約,在海峽最窄處多佛爾和加來之間海底開鑿3條50餘公裡長的隧道,供高速列車和專載汽車及卡車的列車運行。開鑿計劃從1987年中期實施,1993年正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