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南部大河之一。長2900公裡,流域面積117萬平方公裡。發源於中國西藏高原的岡底斯山岡仁波齊峰北坡,稱獅泉河,向西北經喀什米爾奔流於高山深谷之間,繞過南伽峰之北,切穿喜馬拉雅山西緣,南折流入巴基斯坦。有些地段陡岸高達1200~1500米,其中在南伽峰(8126米)附近的印度河大轉彎處,峽谷深達5180米。在地貌上屬先成河。沿岸支流較大的有來自喀喇昆侖山脈的什約克河和來自興都庫什山脈的吉爾吉特河、喀佈爾河等,水流多系冰川融雪補給。印度河流至加拉巴格附近橫橫切鹽嶺後,進入旁遮普平原(以下為中遊),先後匯入傑赫勒姆、傑納佈、拉維、比亞斯和薩特萊傑等河。旁遮普梵文意即為“五河之地”。自米滕果德以南為下遊。受蘇萊曼山脈和沙漠夾峙無大支流接納,到特達附近河流汊道註入阿拉伯海。海得拉巴以下為印度河三角洲,面積約8000平方公裡,是巴基斯坦的重要農業區。

  印度河入海年平均流量6640立方米/秒。水源主要來自季風降水和北部高山冰雪融化,因而有2次汛期,3~5月為春汛,7~8月為伏汛。洪水期(夏季)流量是枯水期(冬季)10~16倍。枯水期,下遊成為斷斷續續的長形池塘,由一些淺溝相連接;春季至初夏水位上升,始而緩慢,3月底後上漲迅速;雨季(6~9月)出現高水位,河面寬度有些地方達數公裡,有時引起嚴重水災;此後水位急劇下落,至10月初落勢減緩。下遊流勢緩慢,泥沙淤積,河床高於地面,常致洪泛和河流改道,從旁遮普南部羅赫裡─蘇庫爾石灰巖山嶺以南至入海一段,幾千年來曾多次改道。一般向西移動,在上信德,河道西移達20~30公裡,三角洲部分尤甚。

  印度河流經次大陸最幹旱的地帶,降水稀少,蒸發量大,其幹支流所提供的灌溉水源,對農業十分重要。沿河已興建起一些大型綜合效益的水利工程,如傑赫勒姆河的曼格拉水壩和印度河的德爾貝拉水壩以及蘇庫爾、戈德裡等處的攔河閘等,兼灌溉、發電、漁業之利。惟航運不便,僅能通行小型船隻。

  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發祥地之一。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這裡就出現較發達的農牧業、手工業和商業。進入青銅時代早於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