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中亞最大城市,烏茲別克加盟共和國首都和經濟、文化、交通中心,塔什幹州首府。位於天山西端的山前地帶,錫爾河右岸支流奇爾奇克河谷地。面積250平方公裡。人口203萬(1985),在蘇聯僅次於莫斯科、列寧格勒、基輔,居第四位。溫帶大陸性氣候,冬季溫和,夏季炎熱,降水稀少,日照充足,有“太陽城”之稱。中亞古城之一。西元前100年左右已是城鎮。西元9世紀建市。地處東西交通要衝,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商業和手工業中心之一。地處地震活動帶,屢遭震害。1966年大地地震使30萬人受災。後重建。中亞最大的工業中心,有200多個工業企業。1979年工業產值占烏茲別克工業總產值的1/4。以農機、紡織機械和運輸機械制造業為主,棉花收割機和播種機以及軋棉設備產量占蘇聯90%以上。紡織和食品等工業也很重要。電力主要由附近的奇爾奇克-博茲蘇梯級水電站和塔什幹火電廠供應。中亞最大的交通樞紐。有鐵路通莫斯科、新西伯利亞、克拉斯諾沃茨克市和費爾幹納盆地。有通往南亞各國的重要國際航空港。市內建有地鐵。有烏茲別克科學院及塔什幹大學等高等院校。有15~16世紀古跡。全市分10個區,各區都有主幹街道與市中心、工業區相通。市中心為烏茲別克和該市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並為商業和文化區。西南部的奇蘭紮爾為新建住宅區和商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