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港市,蘇伊士省省會。在蘇伊士運河南端,西距開羅130公裡。人口24.1萬(1983)。古代貿易站場。去麥加朝覲的起點站。西元7世紀時是連接尼羅河和紅海的運河航運終點。奧斯曼帝國統冶時期,曾是重要的商業、海運中心和軍港。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後,發展為重要的轉口港。進口麻、咖啡、小麥、皮張、糖、茶、煙草等,出口石油、豆、瀝青、錳砂、水泥等。1967~1975年運河關閉期間,經濟嚴重衰落。以附近採油工業為基礎,設置7個油輪碼頭,建立2座大型煉油廠和氮肥廠廠、水泥廠,已成為一座化學城。還有船舶、造紙等工業。有長120公裡的輸油管通開羅。20世紀70年代後期,修建瞭蘇伊士-地中海復線輸油管,起於蘇伊士城以南的蘇赫奈,止於亞歷山大以西的西迪克裡爾,長320公裡,管徑1067毫米,年輸原油能力8000萬噸,加設油泵站,可達1.2億噸,是非洲最大輸油管。波斯灣國傢部分原油通過此管輸往地中海,轉運其他國傢。1983年,蘇伊士與蘇丹港通航。有鐵路和高速公路通開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