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最大島嶼,世界第六大島。東北隔麻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臨印度洋,東濱南海和爪哇海,東南與爪哇島遙接。南北長約1790公裡,東西最寬435公裡,面積43.4萬平方公裡。包括鄰近屬島在內,總面積47.5萬平方公裡,人口2801.6萬(1980)。西南部為構造複雜的巴裡桑山脈,呈西北—東南走向,綿延1700多公裡,斷層、火山和地震活動頻繁,共有火山90餘座,其中活火山12座,最高峰葛林芝火山,海拔3805米。山脈西坡陡峻,沿海平原狹窄而不連續,加以以印度洋風浪洶湧,港口不多;山脈東坡和緩,山麓地帶輕微褶皺的沉積巖系含優質石油和煤,自北向南,有三大油田帶。東北部為海拔約30米的廣大沖積平原,寬約100多公裡;沿海地區沼澤廣佈,南北綿延約1000公裡,面積約15萬平方公裡,有些沼澤深入內陸達240公裡,是東南亞最大的沼澤地帶。河流眾多,源自巴裡桑山脈,西坡河流短小湍急,多淺灘與瀑佈,不利航行;東坡河流較長,河床坡度小而流速迂緩,攜帶大量泥砂及腐殖質,三角洲廣大,主要河流穆西河、巴當哈裡河、因德拉吉裡河、甘巴河、羅幹河等皆能通航,與西北—東南走向的鐵路和公路銜接成重要通道。阿薩漢河建有全國最大的水電工程,裝機容量52萬千瓦。

  赤道橫貫中部,高溫多雨,各地溫差不大。沿海低地的巴東(海拔1米),年平均氣溫26.1℃;山區武吉丁宜(海拔1067米),年平均氣溫20.6℃。由於地理位置與地形影響,各地降雨有明顯差異,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區可達4500~6000毫米;山脈東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島的南北兩端年降水量1500~1700毫米。森林覆蓋率60%,多為熱帶雨林,東部沿海平原有廣大沼澤泥炭林,沿海為紅樹林,島的北端有熱帶稀樹草原,馬達高原有松樹林。礦藏和農產品種類繁多,其中石油、橡膠、棕油、錫、胡椒、椰幹、劍麻等的產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國首位,還有煤、金、鉆石、 稻米、咖啡、茶葉、木材等。工業有煉油、采礦、機械、化工、食品加工等。主要港口和城市有棉蘭、巨港、巴東、直落勿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