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最大城市,主要工商業、金融、科學和文化中心,蘇黎世州首府。位於瑞士北部,蘇黎世湖西北端,利馬特河兩岸。人口36.8萬,連郊區84萬(1983),占全國人口的13%以上。居民通用德語。

  氣候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8.7℃,1月平均氣溫-1℃左右,7月17.6℃。年降水量1136毫米,降水分配較均勻。海拔406米。

  西元929年成為城市。11世紀初商業繁盛,是阿爾卑斯斯山脈以北的絲織業中心之一。1218年成為自由城市。1351年加入瑞士聯邦。16世紀時是瑞士宗教改革中心。1893年和1934年城區兩次擴大,現代化工業不斷建立和發展。工業以機器制造業為主,工業產值占全國工業生產總值的1/4,出版業亦較為重要,還有化工、縫紉、紡織、造紙、精密儀器、木材、水泥、食品等部門。第三產業發達,大多數居民從事零售業、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部門。

  國際金融中心之一,有瑞士銀行聯合組織、證券交易所、黃金市場等。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黃金交易十分興盛。與倫敦、巴黎一起左右著資本主義世界的金融市場。目前是南非黃金出售的主要市場。金融保險事業的從業人員約占全市就業勞動力的6%。

  重要的交通樞紐,1847年瑞士第一條鐵路在此興建,現為重要的國際鐵路中心之一。70年代開始興建高速公路網。市郊克洛滕國際機場與70多個國傢的110個城市有直接聯系,是歐洲重要的國際航空港之一。

  市內有蘇黎世大學(建於1833年)和瑞士聯邦工學院(建於1855年)。愛因斯坦曾在這兩所院校任教。瑞士國傢博物館建於1898年,收藏很多貴重的古代歷史文物資料、藝術品等。利馬特河邊的市立圖書館,曾是列寧撰寫《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的地方。利馬特河兩岸的雙塔羅馬大教堂、修女院等,都是著名的中世紀建築。

  老城區位於利馬特河兩岸,有精致的老式房屋。新城區街道寬闊,廣場周圍有政府機關大樓和商店。從火車站到蘇黎世湖濱是蘇黎世最主要的商業街。住宅區集中在城西南面和東面的沿湖區。城北是工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