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酒泉地區轄市,河西走廊西端交通樞紐,進入新疆、西藏的門戶。位於黨河和疏勒河下遊最大綠洲上,為古代“絲綢之路”西出玉門關和陽關主要門戶。面積3.12萬平方公裡,人口11.48萬。全市90%以上的人口集中於綠洲區,城關鎮人口1.46萬餘。漢元鼎六年(西元前111)由酒泉郡分置敦煌郡,為“河西四郡”之一,治敦煌縣。敦煌古城在黨河西岸,北魏置瓜州敦煌郡。除後周以城南10裏有鳴沙山,改名鳴沙縣外,西漢至唐,均名敦煌縣。五代以後均稱沙州。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0)復名敦煌縣。1987年改為縣級市。敦煌屬暖溫帶極幹旱氣候,冬長於夏。年均溫9.3℃,1月均溫-9.3℃,7月24.7℃,10℃以上活動積溫3611.3℃,綠洲產優質棉花和瓜果。工業有農機制造、農具、磷肥、石棉、電力等。市境地處甘、新、青、藏的交通要道上,蘭新鐵路和甘新公路橫貫市境以北。境內有從紅柳園至青海、西藏及敦煌至安西等公路幹線。城南大沙山海拔1758米,高出敦煌城620米。大沙山北麓與鳴沙山(實為海拔1240米的大沙丘)之間有月牙泉,古名渥窪地,為河西地區壽命最長而聞名全國的沙山間小湖。城東南三危山下的千佛洞(見敦煌石窟),亦稱莫高窟。城西北有玉門關,西南有陽關遺址。鳴沙山下有大型古堡式風俗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