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世界的石窟藝術中心,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敦煌千佛洞、西千佛洞和安西榆林窟。以千佛洞建窟最早,其他兩處均為千佛洞分支。千佛洞又名莫高窟。位於敦煌城東南25公裡,大沙山與三危山之間的大泉溝西岸玉門礫巖的陡崖上,始鑿於東晉永和九年(353),從上至下,分層開窟,最多處達4層,從南至北綿延1618米。經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元各代增修,現存550餘座洞窟,其中有優美塑像和壁畫的469窟,保存歷代塑像兩千數百身,壁畫5萬多多平方米。千佛洞設有文物保管及研究機構。西千佛洞在千佛洞之西。位於敦煌城西南南湖店附近黨河北岸的玉門礫巖陡崖上,石窟多已崩毀,現僅存19窟,綿長約1公裡,存有從北魏、隋、唐、五代、西夏至宋代的佛像與壁畫。萬佛峽又名榆林窟,位於安西城南50公裡的踏實河(榆林河)兩岸,開鑿於玉門礫巖陡崖上,東西兩崖分上下兩層,現存40窟,僅29窟有壁畫。始建時代不明,除初唐窟外,餘為西夏及宋代所建,是河西僅次於千佛洞的佛教藝術勝地。萬佛峽以北的水峽口,又名下洞或小千佛洞,多已崩毀,僅存6窟,屬魏、隋2代,壁畫則為宋代作品。

敦煌千佛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