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最古老的城市,魁北克省首府。位於該省東南部聖羅倫斯河沿岸,聖查理斯河匯入處。市區面積89平方公裡,人口16.6萬(1981),94%以上為法國移民後裔。大市區包括西錫耶裏、聖福瓦、萊維等30多個城鎮和附近郊區,面積904平方公裡,人口57.6萬(1981)。

  城市建在聖羅倫斯河北岸一狹長的桌狀高地上。高地的東北端戴蒙德角向河突出,海拔100餘米,懸崖陡峭,河面在此收縮為800米左右,形勢險要。它扼守著進入北美大陸內內地的門戶,有“北美的直佈羅陀”之稱。高地向陸的一面地勢緩傾,直至聖查爾斯河河谷灘地。附近地區森林和水力資源豐富。氣候冬寒夏暖,1月平均氣溫-10.6℃,7月21.1℃,年降水量1163毫米,冬季多雪。

  原為印第安人居留地。1608年法國探險傢尚普蘭在聖查爾斯河河口附近建立永久定居地。命名為魁北克。1663年起成為法國在加拿大的殖民統治中心。英、法之間展開長期爭奪。1759年在著名的亞伯拉罕平地戰役中,法軍大敗,為英軍占領。根據巴黎條約,加拿大歸屬英國。1792年市鎮正式統一設置,1832年建市,先後成為下加拿大、上加拿大聯合省和魁北克省的首府。19世紀上半葉是聖勞倫斯河最重要的港口,促進瞭木材和造船工業的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軍用物資生產擴大,勞力需求增加,城市人口迅速上升,50年代初逾16萬。此後陸續合並周圍城鎮和郊區,大市區范圍不斷擴大。

  城市的首要職能是作為全省政治和行政中心,政府機關工作人員約占市區就業人口的1/5以上。旅遊業也是城市重要經濟部門。眾多富有法蘭西文化特色的歷史遺跡,每年吸引數以百萬計的國內外遊客。有300餘傢中、小工廠企業,以紙漿和造紙、木材加工、皮革、造船、紡織、食品、印刷等為主。城北蒙莫朗西瀑佈附近建有水電站,向城市供電。水陸交通較發達。港區主要分佈在聖查爾斯河口及聖勞倫斯河北岸,年貨物吞吐量1490噸(1980),以谷物、木材、礦石、紙漿和紙為大宗。加拿大國傢鐵路和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分別從聖勞倫斯河北岸和南岸經過城區。有渡輪和二座跨河大橋溝通兩岸交通。國際機場位於城西南。

  城中心區即魁北克老城,集中市區大部分人口,分為上城和下城。上城坐落在桌狀高地的東北端,為省、市行政機關所在地和主要商業和住宅區。這裡保留著北美洲唯一的城墻,作為魁北克城標志的古城堡聳立在戴蒙德角的最高點。城內多教堂和修道院,古老的建築與現代化的辦公大樓、豪華的商店和公寓住宅等間錯分佈;西南城墻外有魁北克廣場和議會大廈、大劇院等建築物,著名的戰場公園內設有省博物館,陳列許多有關城市歷史的文獻。下城在上城以北的狹長地帶,為主要工業區和港區,商業也較發達。城內以皇傢廣場為中心,有許多城市始建時期的狹窄街道和騎士旅館、勝利教堂等古老建築。工廠企業多沿聖查爾斯河分佈。拉瓦爾大學建於1663年,為北美洲最古老的大學;還有魁北克大學等。一年一度的冬季狂歡節和省工農業產品展覽會,盛況空前。(見彩圖)

加拿大魁北克市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