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衛、府名。北宋崇寧三年(1104),改鄯州為西寧州,取西陲安寧之意。也有人認為系先零、西納音譯。元代仍稱西寧州。明洪武六年(1373)正月改置西寧衛。十九年築衛城。清初因之未改。清雍正二年(1724)平定和碩特部蒙古貴族羅卜藏丹津叛亂後,改西寧衛為西寧府,屬甘肅省,並置西寧、碾伯(今青海樂都)二縣,府治西寧縣。又置大通衛,築永安、白塔、大通三營堡,隸於西寧府。以後陸續增置改隸,到道光九年(1829)西寧府轄西寧、碾伯、大通三縣和循化、貴德、巴燕戎格(今今青海化隆)、丹噶爾(今青海湟源)四廳。雍正三年清廷設欽差辦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務大臣衙門,駐甘肅西寧,管轄青海地區,簡稱西寧辦事大臣。民國初年改稱青海辦事長官。1914年裁府,改為西寧道。1915年裁辦事長官,改設蒙番宣慰使,由甘邊寧海鎮守使兼任,仍駐西寧。1929年青海建省,以西寧為省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