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西部海岸外的大西洋海灣。西起利比理亞的帕爾馬斯角、東至加蓬的洛佩斯角。沿岸國傢有利比理亞、象牙海岸、加納、多哥、貝寧、尼日利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蓬,以及島國聖多美及普林西比島。有沃爾特、尼日爾、薩納加和奧果韋等河流入。尼日爾河三角洲東西兩側分別稱邦尼灣和貝寧灣。邦尼灣及其以南分佈著一列由比奧科島、普林西比島、聖多美島等組成的火山島弧。大陸架平均寬不足40公裡,最寬處160公裡。其西部急劇下降到深4000米的幾內亞海盆,最深處達6363米。地處赤道帶帶,氣候濕熱,盛行西南季風,無強風暴。幾內亞暖流自西而東流經海灣北部,本格拉寒流(南赤道洋流)自東向西流經海灣南部。水溫25~26℃,含鹽量34~35‰,近岸因多雨和大河註入,減為30‰。海水混濁,含鹽度低,不利珊瑚礁發育,動植物區系較貧乏。海岸地勢低平,多淺灘、潟湖和紅樹林,缺少天然良港。尼日爾河三角洲外緣寬及160米的范圍內為世界紅樹林分佈最廣的地區之一。沃爾特河以西為堆積海岸,以東為下沉海岸,大陸坡陡峻。塞內加爾和加納沿海,漁產較豐,主產沙丁魚、金槍魚、鯡魚等。大陸架上富藏石油,尼日利亞近海最為集中,已大規模開發,其次是加蓬、剛果、安哥拉等國近海。古代腓尼基、羅馬人商船隊曾航行於此。15世紀歐洲殖民者入侵後,成為西非—美洲間的貿易通道,沿岸是掠奪胡椒、黃金、象牙及販運奴隸的重要基地,遂之不同地段被稱為“奴隸海岸”、“黃金海岸”、“象牙海岸”和“胡椒海岸”。沿岸主要港口有阿比讓、阿克拉、洛美、波多諾伏、拉各斯、杜阿拉和利伯維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