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皇室專門製作高級絲織服物的一種工官。西漢時,因齊、魯一帶絲織業發達,政府在齊郡臨淄(今山東淄博東北臨淄鎮北)和陳留郡襄邑(今河南睢縣)兩地設置服官,產品專供宮廷使用。襄邑服官刺繡好於機織,主作皇帝禮服。臨淄服官則機織比刺繡更好,主作宮廷所需的其他衣料;春獻冠幘(方目紗)為首服,紈素(絹)為冬服,輕綃(輕紗)為夏服,故臨淄服官又稱齊三服官。齊三服官主管有長及丞。織工主要用民間技術工匠和女工,產品品質較好。西漢前期進獻數量尚少,每年不過十笥。到元帝時,齊三三服官作工各達數千人,每年費錢數億,浪費很大。經貢禹奏請,於元帝初元五年(前44)停罷。未幾,恢復。哀帝綏和二年(前7)又詔齊三服官止作勿輸,但未全罷。東漢初沿置。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復詔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