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軍閥派系之一,因其首領張作霖系奉天(今遼寧省)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吳俊升、張作相、孫烈臣、張景惠、楊宇霆、張宗昌等。奉系利用民國初年的混亂局面,在日本支持下實行地方割據和武力擴張,逐步建立瞭對東北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的統治。日本則取得瞭在東北築路、開礦、設廠、租地等特權。

  在1920年的直皖戰爭中,奉系與直系軍閥曹錕、吳佩孚聯合,擊敗皖系軍閥段祺瑞,共同控制瞭北京政權。但直、奉兩系矛盾逐漸加劇,奉系轉而與皖系合作,,並聯合孫中山的廣東政權組成反直“三角同盟”。1922年4月首次直奉戰爭爆發,奉系戰敗,撤回關外,宣佈“東北自治”。此後,張作霖倚重楊宇霆、薑登選、韓麟春、郭松齡等新派軍人,編練新式軍隊,並在日本支持下建立海、空軍和兵工廠。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直、奉兩軍在山海關、熱河激戰。10月,直系將領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囚禁直系總統曹錕,吳佩孚兵敗南逃。11月,張作霖、馮玉祥推戴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奉系重新控制北京政權後,勢力擴張到熱河、直隸(今河北)、山東、安徽、江蘇等省份及上海市,與地方軍閥產生矛盾。1925年11月,浙江軍閥孫傳芳聯合閩、贛、蘇、皖等省軍閥將奉軍驅逐出江蘇、安徽和淞滬地區。奉系與馮玉祥的國民軍的關系也日趨緊張,同年11月下旬,駐守河北的奉系將領郭松齡在馮玉祥策動下率部倒戈,向奉天省會沈陽推進,張作霖得到日本的支持,郭兵敗被殺。

  1926年初,奉系與直系重新聯合,夾擊馮玉祥的國民軍。同年11月,為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張作霖組織安國軍,自任總司令。1927年4月,奉系當局搜查蘇聯駐北京大使館,逮捕並殺害瞭李大釗等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國民黨左派人士。同年6月,張作霖就任“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組織安國軍政府。

  1928年6月,國民黨軍隊進逼京、津,張作霖敗退出關。由於他未能完全滿足日本對滿蒙地區的權益要求,被日本軍國主義分子炸死於沈陽近郊的皇姑屯(見皇姑屯事件),其子張學良繼任“東三省保安司令”。張學良不顧日本的反對,與國民黨當局達成協議,於1928年12月29日宣佈東北易幟。奉軍改編為東北邊防軍,張學良任國民政府委員兼東北邊防長官。北洋軍閥在中國的統治至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