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稱梵蒂岡城國。世界天主教中心。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市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是一個城中之國。面積0.44平方公裡。人口約1000。其中85%是義大利人,15%來自瑞士和其他國傢。居民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為義大利語和拉丁語。首都梵蒂岡城。

  歷史上教皇國的延續。西元754年法蘭克王丕平從阿爾卑斯山進入義大利,把倫巴第人趕出臘萬納後將羅馬城及其周圍地區贈送給教皇。20年後,丕平的兒子查理曼打敗並俘虜瞭倫巴第國王,認可瞭丕平對教皇皇的贈予,從此形成教皇國。直轄領土面積約4萬平方公裡。1870年意大利完成統一,收回教皇管轄的羅馬及其他地方,教皇退居梵蒂岡,僅保留拉特蘭宮和部分寺院,教皇權力大為削弱。1929年意大利政府與教皇簽訂《拉特蘭條約》,承認梵蒂岡為主權國傢,教皇是國傢首腦,有自己的貨幣(同時通用意大利貨幣)、電訊、郵政和公共事業機構,並發行本國郵票,出版《羅馬觀察傢報》以及《教廷文匯》、《教廷年鑒》等刊物。現在100多個國傢和地區派有“聖使”、“代表聖使”或“宗座代表”,在聯合國有常駐觀察員。國內不從事工農業生產,消費品全從意大利輸入,但在許多國傢有大量的地產和投資,其金融資本在意大利的各個經濟部門,特別是銀行信貸系統和不動產具有相當勢力,是一個龐大的國際金融托拉斯。美國的摩根財團是梵蒂岡資產的最大受理人,教徒的捐、贈款亦為國傢經濟收入之一。

  梵蒂岡由聖彼得廣場、聖彼得大教堂(見彩圖)、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梵蒂岡宮殿、博物館和公園以及幾條街道組成。國界以梵蒂岡城墻為標志。在國境之外的羅馬城內有卡斯特爾哥多爾福夏宮,是教皇夏季避暑之地。在梵蒂岡宮殿和博物館內藏有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以來的文物和其他藝術珍品,其中最光采奪目的是米開朗琪羅的壁畫、拉斐爾的聖彼得畫像和一尊約翰二十三世的青銅塑像。聖彼得廣場在梵蒂岡宮殿東面,是教皇向教徒和來訪者發表演說和傳教的地方。從廣場向西即聖彼得教堂,建築宏偉壯麗,教常內的屋頂和四壁飾有以《聖經》為題材的繪畫,色彩鮮明,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西南部有一火車站,鐵路線與意大利鐵路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