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首都巴黎的衛星城。曾是法蘭西王朝的行政中心,現為伊芙琳省省會。位於巴黎西南15公裡。人口9.5萬(1982)。中世紀時僅為一小村莊。1661年興建凡爾賽宮,1689年竣工,成為法國各地貴族雲集之地。1715年凡爾賽已有2萬人。18世紀,實施新的城市規劃,建造教堂,發展旅館設施,興建學校,居民點向北發展。法國大革命前夕,凡爾賽成為法蘭西王朝的首府,有人口5萬。大革命後,城市一度衰落。幾個世紀以來,政治活動舉世矚目:1783年英、美在此簽訂《巴黎和約》;11870年普魯士軍隊占領凡爾賽,次年德國皇帝在此舉行加冕典禮;1871年法國梯也爾政府居守凡爾賽宮,策劃鎮壓巴黎公社;1919年在此簽訂《凡爾賽和約》,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是法國的藝術城市,馳名世界的凡爾賽宮是法蘭西藝術的明珠。宮殿占地111萬平方米,其中園林占100萬平方米,宮殿外貌宏偉壯觀,內部陳設和裝潢富於藝術性。底層為藝術博物館。這裡也是法國領導人會見外國元首和外交使節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成為巴黎郊區的商業和服務業中心,並具有會議城市和衛戍部隊駐軍營地的特殊職能。城市北部為商業、手工業區,南部為貴族居住區。

凡爾賽宮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