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第一大城,安大略省省會。位於安大略湖西北岸,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大湖半島上。市區面積97平方公裡,人口59.9萬(1981);大市區包括北約克等5個市轄區,面積1619平方公裡,人口299.9萬(1981),約占全省人口的35%。

  中心城市建於湖濱平原上,平均海拔104米。市中心以北5~6公裡處,地面高出10餘米,系冰川湖的古湖岸。唐河和亨伯河分別流經該市東部和西部,註入安大略湖。兩河均穀寬河窄,為典型的不對稱河。氣候候冬寒夏暖,1月平均氣溫-4℃,7月22℃;年降水量810毫米,季節分配較均勻,冬季多雪。

  印第安語“多倫多”意為“相遇之地”,早期為印第安人在安大略湖和休倫湖間的一個陸上搬運站。1750年法國人在此建立貿易站和要塞。後轉入英國之手,18世紀末在唐河河口地區移民定居,建立約克鎮。1834年設市,恢復舊名多倫多。19世紀50年代修建鐵路,推動瞭加拿大中西部的開發,從而促進瞭城市經濟的發展,1861年定為省會。19世紀末,人口已達20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制造業迅速發展,城市規模和人口不斷擴大,鐵路、公路等運輸條件進一步改善;1959年聖勞倫斯深水航道的開辟,使其由湖港兼具海港,逐步奠定作為全國首要工商業、金融業和交通運輸中心的地位。1953年組成多倫多大市區,包括城區和周圍12個市轄區(1967年後者又調整為5個),成立聯合的市政府,主司基礎設施、住房和規劃等方面的工作。

  城市背倚大湖半島集約化農業區,面向大湖港區,地處加拿大工業帶中心位置,並鄰近美國主要工業城市。從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北部運來林、礦原料,從西部草原3省運入農牧產品和石油。制造業產值居全國首位,擁有6300餘傢工廠企業,全國約有1/3的制造業集中在以本市為中心、160公裡為半徑的半圓形區域內。主要工業部門是肉類加工、服裝、印刷和出版、機械、電氣設備、傢具、食品、橡膠以及金屬制品。商業繁盛,零售額達127億美元(1981),伊頓和辛普森公司是全國最大的百貨和郵購商店。金融業發達,市內有12傢聯邦特許銀行,57傢外國銀行的分行,24傢信托公司,以及許多證券交易所和保險公司。其中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年成交額達250億美元(1981),名列北美第三。大湖半島交通樞紐,往北與橫貫大陸的鐵路幹線相接,向南經溫莎與美國的鐵路線相連。大市區陸路交通線總長1220多公裡,其中包括長54公裡的地鐵。天然港灣的面積約5平方公裡,外有長約6.4公裡的彎形沙壩(多倫多島)屏障。與大湖沿岸諸港航運暢通,年貨物吞吐量330多萬噸。多倫多國際機場位於市中心西北21公裡處,辟有54條航線與國內外聯系,年運送旅客1480多萬人次,為全國最大的航空港。

  鬧市區位於湖濱鐵路線以北。方格形街道井然有序,綠地遍佈。南北向的揚街為最繁華的商業街,其次是東西向的皇後街和佈盧爾街等。與揚街平行的灣街為金融區,有“加拿大的華爾街”之稱。高達553.4米的電視塔和72層、高285米的多倫多第一銀行塔樓聳立於離湖不遠處,前者為世界第二高建築,現代多倫多市的象征。其他如坐落在菲利普斯廣場上由兩幢半圓形摩天大樓組成的市政廳,57層、高239米的商會大廈等,均為市內著名建築。市中心商業區內有一地下商場,從湖濱的聯合車站向北延伸10條街區,直至伊頓百貨公司。住宅區環繞市中心呈新月形分佈,主要在佈盧爾街以北,由揚街分別向東和向西展開。工廠企業以湖濱地區較為集中,其次是鐵路和公路沿線。皇後公園附近是省議會和政府行政機構的所在地,也是全市較集中的文化區,有加拿大最高學府多倫多大學、安大略科學中心、以收藏中國古代美術工藝品著稱的皇傢博物館,以及美術館、圖書館、體育館等。市內尚有約克大學、賴爾森綜合工藝學院、安大略藝術學院等高等院校。著名的奧基夫藝術中心擁有富麗堂皇的劇場,整年舉行音樂、芭蕾、戲劇等演出活動。散佈全市的100多個公園占地約2400公頃,規模最大的是多倫多島公園。港區西側的展覽公園,每年舉辦盛大的展覽會,展出加拿大和世界各國的工農業產品;與其相對的是綜合性的安大略遊樂場,建於一人工島上。城郊湖泊和林區為打獵、垂釣和野營的勝地。每年前來多倫多觀光的遊客達數百萬,為加拿大主要旅遊中心之一。(見彩圖)

加拿大多倫多市湖濱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