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努沙登加拉群島中最大、最東的島嶼。面積3.4萬平方公裡。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高山連綿,最高點法塔邁洛峰海拔2960米。有火山,地震強烈,狹窄的海濱平原有泥火山和地裂縫,多溫泉。海岸陡峭,岸外有珊瑚礁。氣候炎熱,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幹雨季分明。印尼和新幾內亞島的人種與文化在此交匯,民族和語言複雜,有巴佈亞人、美拉尼西亞人、印尼人、馬來人、華人等,有數十種方言,德頓語較通行。產紅木、青龍木、檀木、柚木和竹。礦藏有砂金、銅、錳、鐵、、石膏、鹽和石油。北部農業較南部發達。種植玉米、稻米、番薯、椰子、咖啡、橡膠、煙草、甘蔗、豆類、茶樹等,咖啡為主要出口農產品,餘皆自給。畜牧業以飼養牛、馬出名,亦有豬、羊和養蜂業。漁業主要捕撈海參、玳瑁和珍珠。工業薄弱,有煙葉、咖啡與食品等小型加工業。進口棉織品、車輛及其他工業品。城鎮有古邦與帝力,分別位於西海岸的南、北兩方。全島分作東、西兩部分,西部屬印度尼西亞,為東努沙登加拉省的一部分。東部1975年宣佈獨立,同年,印度尼西亞宣佈為它的第27個省(見東帝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