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泗沂沭水系中的較大河流。位於山東省南部與江蘇省北部,為古淮河支流泗水的支流。源出山東省沂源縣田莊水庫上源東支牛角山北麓(另傳統稱源出魯山),北流過沂源縣城後折向南,經沂水、沂南、臨沂、郯城等縣、市,至江蘇省邳縣吳樓村入新沂河,抵燕尾港入黃海,全長500餘公裡,流域面積1.16萬平方公裡。在臨沂以上主要為山丘區,水土流失嚴重。支流多由西側匯入,呈不對稱樹枝狀,屬山水性河道,水流急,洪峰高,暴漲暴落。臨沂以下,進入平原,河道寬淺,主要靠築堤排洪。明、清清之間(1368~1911)曾於臨沂縣南沂河兩岸設江風口和蘆口壩兩引水口引水,以接濟中運河航運。1949年前,因山丘區洪水無控制,下遊地區因入泗入淮尾閭遭黃河侵泗奪淮淤廢,便成為泗、沂、沭河下遊洪水走廊,水旱災害嚴重。1949年起,山東、江蘇兩省先後修建導沭整沂和導沂整沭工程,開辟新沭河、新沂河、分沂入沭水道和邳蒼分洪道,解決中下遊排洪出路;對老沂河下段及有關排澇河道進行瞭初步整治;上遊開展水土保持,陸續建設瞭田莊、跋山、岸堤、唐村、許傢崖和昌裡等大、中、小型水庫數百座,攔洪蓄水,發展灌溉及水產養殖。分沂入沭水道從臨沂縣南沂河東岸彭道口起,往東至沭河西岸臨沭縣大官莊,長20.2公裡,底寬200~210米,設計與校核泄洪流量各為4000與5000立方米/秒,經新沭河於江蘇省臨洪口入黃海;邳蒼分道洪則自沂河西岸江風口至中運河東岸江蘇省邳縣的灘上村,設計泄洪流量3000立方米/秒,經中運河、駱馬湖入新沂河下泄。通過初步治理,使兩岸66萬多公頃農田消減瞭水旱災害,部分地區建成商品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