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

  西漢王朝開國功臣。沛(今江蘇沛縣)人,早年為秦沛縣獄掾。秦二世元年(前209)隨劉邦起兵反秦,為中涓。後在推翻秦王朝、楚漢戰爭以及漢初平定異姓王侯(見異姓諸侯王的戰役中屢建戰功,攻下二國和一百二十二個縣;歷任假左丞相、左丞相相等職。漢高祖劉邦即皇帝位後,遷齊相國;次年賜爵平陽侯,食邑平陽一萬六百三十戶。

  惠帝即位後,曹參為齊丞相。他召集當地長老詢問安定民生的辦法。結果采納膠西蓋公的黃老術,清靜無為,與民休息。因此,相齊九年,齊國政治安定,大受百姓稱贊。惠帝二年(前193),曹參繼蕭何為相國後,舉事無所變更,按照蕭何制訂的成法行事。他委任屬官,總是選擇郡國官吏中不善辭令的忠厚長者,還經常宴請卿大夫和部下、賓客,飲酒作樂。惠帝責怪他不理政事,曹參卻對惠帝說:高皇帝和蕭何定天下,已經制定瞭各項制度和法令;現在陛下垂拱無為,我做相國的恭謹守職,遵循成法行事而不出偏差,不就可以瞭嗎?惠帝聽瞭十分稱贊。他任相國僅三年,就收到瞭很大的成效。漢初的安定局面得到瞭鞏固和發展。當時百姓歌頌說:“蕭何為法,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寧而勿失。載其清靖,民以寧壹。”經曹參的提倡,道傢的無為之說遂成為漢初封建統治者的指導思想。其後出現的文景之治,與此不無關系。曹參卒於惠帝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