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的陸間海之一。介於亞、歐、非3洲之間。東西長約4000公裡,南北最寬處1800公裡,面積約251萬平方公裡。平均深度1541米,最大深度5093米,水體積約384萬立方公裡。海岸線長約22530公裡。西出直佈羅陀海峽通大西洋;東南經蘇伊士運河、出紅海,進入印度洋;東北經達達尼爾海峽、馬爾馬拉海、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黑海相通。在交通和戰略上均佔有很重要的地位。

  地中海被半島、島嶼和海嶺分隔,形成許多大小不等的海和海盆。。一般以意大利半島、西西裡島至突尼斯的海嶺(深366米)一線為界分地中海為東、西兩大部分。西地中海又可分為3個海域:阿爾沃蘭海、巴利阿裡海和第勒尼安海。阿爾沃蘭海位於最西部,在直佈羅陀海峽以東,西班牙和摩洛哥之間,面積約5.4萬平方公裡,最深處超過1500米,沿岸大陸架寬度3~18公裡之間,海域內有一小火山島。阿爾沃蘭海以東,科西嘉島、撒丁島、西西裡島和突尼斯一線以西的巴利阿裡海(海盆),是西地中海最大的海域;面積24萬平方公裡,海盆最深處3332米;大陸架寬度不一,埃佈羅河口和利翁灣最寬,前者27~63公裡,後者72公裡,土侖到熱那亞大陸架極窄,僅3~9公裡。第勒尼安海位於科西嘉—撒丁島與意大利之間,以墨西拿、托斯卡諾、博尼法喬及撒丁等海峽與其他海域相通;面積約21.4萬平方公裡,最大深度3730米,海底地形較復雜,大陸架僅幾至幾十公裡。

  東地中海又可分為亞得裡亞海、伊奧尼亞海、愛琴海和黎凡特海(海盆)。在意大利半島和巴爾幹半島之間,北為亞得裡亞海,南為伊奧尼亞海。前者面積13.2萬平方公裡,海水較淺,約有2/3的海深不足200米,北部為大陸架區,約有1/3的海深不足100米,南部為海盆區,最深處1590米;後者面積61.6萬平方公裡,最深處(在南部)達5093米,是地中海最深處。愛琴海介於希臘與土耳其之間,面積21.4萬平方公裡,大小島嶼星羅棋佈,為多島海,平均水深570米,最深處在克裡特島以東,達3543米。黎凡特海在小亞細亞半島和克裡特島以南,面積32萬平方公裡;起自意大利南端之南的地中海海嶺,向東至東經26°附近折向東北,止於塞浦路斯島西,其北部與克裡特島之間有一對平行海溝,其中普林尼海溝深4384米,為黎凡特海盆最深點。(見彩圖)

地中海

  地中海受西風帶和副熱帶高壓年內的交替控制,形成為典型的地中海氣候。除突尼斯以東的非洲沿岸相當幹燥外,其餘海面體現瞭冬季溫和濕潤,夏季炎熱幹燥的特征。2月平均氣溫,北岸5℃左右,南岸14~16℃;8月平均氣溫,北岸22℃以上,南岸超過25℃。東地中海位置比西地中海偏南6個緯度,因此表層平均水溫高於西地中海。最高水溫出現在利比亞海岸的蘇爾特(錫爾特)灣,8月均溫為31℃;其次在土耳其的伊斯肯德倫灣,8月均溫為30℃。最低水溫在亞得裡亞海北端的裡雅斯特灣,2月均溫為5.2℃。年降水量自西北向東南減少,從1100~1300毫米遞降到50~100毫米。冬暖夏熱,蒸發旺盛,海面年蒸發量1250毫米;周圍為多山的海岸和荒漠海岸,註入的大河較少,海水鹽分很高。西部海水含鹽度大於海洋平均值,為37‰;東部含鹽度最高達39.5‰。從海面到底部,含鹽度差別很小。淡水補給有限,來源於四周河水的水量僅占總水量的5%,降水占21%,其餘71%和3% 分別來自地中海與大西洋、黑海之間的水體交換。大西洋表層含鹽度較低的水流,經直佈羅陀海峽東流入地中海,流量達175萬立方米/秒;在離海面125米深處,含鹽度較高的地中海水西流入大西洋,流量為168萬立方米/秒。兩者相差7萬立方米/秒的流量成為地中海水的主要補給來源,保持地中海水面的相對穩定。地中海與黑海之間通過黑海海峽也有類似的水體交換。黑海表層較淡的海水,流入地中海,流量1.26萬立方米/秒;地中海下層鹽分較高的水流流入黑海,平均流量6100立方米/秒。黑海海水也是地中海海水的補給來源。

  因地中海的封閉性,內部潮汐微弱,且自西向東變弱。如大西洋岸加的斯港潮差5米,直佈羅陀海峽東北的馬拉加港遞減到3米,阿爾梅裡亞港減至1米,意大利的熱那亞港僅0.14米。

  地中海鹽度介於36.5~39.5‰之間。浮遊生物很少,大型海生動物更少。魚類雖然有400多種,但可供食用的隻有沙丁魚、鳀魚、金槍魚。風土性海產約有70多種,如蠔、貽貝等。巴利阿裡群島、西西裡島和突尼斯與的黎波裡海域的紅珊瑚亦較有名。

  地中海周圍共有18個國傢和地區,人口近3億。沿岸重要海港有直佈羅陀、巴塞羅那、馬賽、熱那亞、那不勒斯、裡耶卡、瓦萊塔、塞薩洛尼基、伊茲密爾、貝魯特、亞歷山大、的黎波裡、阿爾及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