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之間連接北海和英吉利海峽的海上通道。法語稱加來海峽。海峽大致作東北—西南走向。位於英國多佛爾港和法國加來以西的格裏內角之間。一般寬30~40公裡,中段窄兩端寬,最窄處28.8公裡。海峽大部分水深35~55米,最深點64米。海底多石礫與砂子,少淤泥。兩岸均有白堊質峭壁,原是連成一體的白堊高原,後經兩側隆起,中間斷陷,形如地塹,但仍陸連。第四期冰期末,冰川消融,海面上升,形成海峽。北大西洋暖流南支進入海峽,形成由西南向東北的海流,受海峽約束,流速漸慢,海海潮增大,最大潮差9米多。暖流和北冰洋南下的冷氣流在此相遇,成為世界上多霧的地區之一。自古以來,就是從歐洲大陸進入英倫三島的便捷海路。公元前55年,古羅馬愷撒大軍曾渡過海峽占多佛爾為據點,進攻不列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兩國軍隊從敦刻爾克經此退入英國。長期以來海峽是世界最繁忙的海上航道之一,西北歐十多個國傢與世界各地之間的海上航線幾乎全部從這裡通過;貨運量的一半以上為石油和礦砂。兩岸工農業發達,交通網稠密,多渡口港埠,有多佛爾到加來等4對渡口輪渡火車,渡輪占海峽中通行船隻航次的1/3。由於海上多霧,航道狹窄,航運繁忙,船舶碰撞、擱淺和沉沒的事故層出不窮,20世紀50~70年代占世界海上船舶碰撞事故次數地一半以上。一百多年來,英、法兩國一直在籌劃開鑿海底隧道,以改善海峽交通擁擠的狀況,但至80年代初,工程仍待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