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裡首都和最大城市。位於國境西南部尼日爾河左岸。城名來自班巴拉語,意為“鱷魚之河”。人口50萬(1980)。城市輪廓呈三角形,北倚庫魯巴山,底邊長約6公裡,南部頂端直驅河岸。海拔320~340米,地勢平坦,略向南傾斜。氣候酷熱,年平均氣溫28℃,絕對最高氣溫達43.7℃;年降水量1000毫米,6~9月為雨季,多暴雨,原為法國殖民地行政中心。1923年鐵路通至塞內加爾達喀爾港後,發展迅速,現為全國主要工商業中心,最大交通樞紐,尼日爾河流域農畜產品集散地之一。。公路通國內主要城鎮及鄰國,鐵路及兩條國際公路通大西洋口岸。建有國際機場。食品加工(屠宰、罐頭)、機械(機車、自行車)、修配、傢具、紡織、卷煙、火柴為主要工業。金銀細作、象牙雕刻、彩飾和皮革制品著稱西非。城市西北的達爾薩拉姆和市東的索圖巴電站提供能源。文教、衛生設施有師范、藝術等高等院校、熱帶眼病研究所和全國最大醫院。城區范圍現向尼日爾河右岸擴展。市中心為商業區和西式住宅區;北部為總統府和政府機構所在地,多蘇丹式別墅和植有杧果樹的林蔭大道;東郊為規劃中的工業區;市區東西兩側為老式街區。(見彩圖)

橫跨尼日爾河上的馬裡巴馬科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