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省重要制糖縣。位於臺灣本島南部,西北界高雄縣,東界臺東縣。海岸線西起高屏溪口,東至恒春半島東北岸。面積2775平方公裡,人口89.33萬。縣府駐屏東市。17世紀後期粵、閩移民先後入墾,至18世紀初,北至旗山,南至枋寮,農業已盛,屏東市成為南部農產一大集散中心。清光緒元年(1875)設下淡水縣丞。日本侵臺後,幾度改制,1933年稱屏東市,隸高雄州。臺灣光復後,1950年設縣。

  縣境平原氣候暖熱,年均溫達24.5℃;雨量量豐沛,年均降水超過2000毫米,惟9月~翌年4月少雨。平原區土壤肥沃,農業發達,水稻、甘蔗、香蕉、鳳梨等生產甚盛,亦產椰子、檳榔、瓊麻等。屏東市和東港鎮為重要制糖基地,東港亦為重要漁港。近年屏東市工業已有較大發展。鐵路西通高雄市,南下經林邊至枋寮,支線通東港。1991年南回鐵路建成通車後,屏東成為臺灣環島鐵路運輸必經之地。公路東逾中央山脈通臺東。臺灣南回鐵路計劃將循此向東,與東部鐵路系統相接。自屏東市南下,公路循海岸至恒春、鵝鑾鼻;繞東岸北上可抵臺東;自西岸楓港亦有公路循河谷跨越山地與東部海岸公路相接。

  屏東平原以東,山地起伏,南盡於恒春半島的南灣,其間多為山地高山族分佈區。全縣共有8個山地鄉,為臺灣山地鄉最多的縣。1874年以反抗日本武裝侵略聞名的牡丹村及石門古戰場,即在恒春以北的四重溪流域。石門下遊有四重溪溫泉,南灣之東有墾丁公園、鵝鑾鼻燈塔以及東海岸的佳樂水等,皆為臺灣南部著名遊覽勝地。縣轄琉球嶼距東港西南約3海裡,面積在7平方公裡,自東港有機帆船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