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地區轄市與行署駐地,隴東第1大城與軍事重鎮。面積1936平方公裡,人口39.25萬。前秦始置平涼郡於高平鎮(今固原城)。唐貞元七年(791)始築平涼城,為關內道原州(後改渭州)平涼縣治。金、元、明、清皆為平涼府治。1912年廢府,設隴東道,後改涇原道。1950年置平涼市於城關和郊區。1958年撤銷平涼、華亭2縣,併入平涼市。1964年廢市,恢復平涼、華亭2縣。1983年恢復平涼市。市境海拔1390米,氣候溫涼、冬長達半年,夏僅5天,春長於秋。年均均溫8.6℃,1月均溫-5.2℃,7月21℃,年降水量511毫米,多集中於7、8、9三個月,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市郊自然資源豐富。西南部崆峒山、太統山、大陰山等有次生林區及煤、鐵、銅、陶土、石灰巖等礦藏,尤以土谷堆煤礦及太統山石灰石儲量較豐,已開采。中部有涇河川臺地,有引渠灌溉之利,為主要產糧區。涇河以北為溝壑割裂的狹長黃土塬,俗稱“五指塬”,主要屬旱農區。工業發達冠隴東,以機電、煤炭、建材、紡織、地毯、皮革、造紙、工藝美術、五金、食品為主。其中地毯、皮革、紡織及工藝美術等部分產品已進入國際市場。市區為西(安)蘭(州)公路中途要站,另有公路幹線南通寶雞聯接隴海鐵路,北經固原至銀川聯接包蘭鐵路。主要名勝古跡有城西15公裡的道教聖地崆峒山。此外還有仰韶、齊傢、周秦文化遺址和古墓群130處,其中8處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