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要鋼鐵工業基地之一,四川省最大鋼鐵工業城市,有四川“鋼都”之稱。省轄市,攀西地區經濟中心。原稱渡口市,1987年改稱現名。位於川、滇交界邊緣山區,成昆鐵路由市境經過。本市系為開發攀枝花礦藏資源而於1965年開始建設的新興工業城市。建市初期由雲南的永仁、華坪和四川的會理、鹽邊4縣的部分鄉(村)析置。現轄3區和米易、鹽邊2縣。面積7434平方公裡,人口90.84萬;其中市區2585平方公裡,人口56.24萬。攀枝花市地處金沙江河谷地帶,海拔1000~13300米,屬南亞熱帶幹燥型氣候。由於地形閉塞,熱量不易散失,形成幹燥、炎熱、晝夜溫差大的特點。年均溫20.6℃,10℃以上活動積溫7500℃,是四川熱量資源最充沛之地。降雨集中,年降水量約800毫米。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約為2800小時。河谷中可見香蕉、番木瓜、芒果、菠蘿等亞熱帶水果和攀枝花、紅棟子、木蝴蝶等熱帶植物。尤以春季盛開的攀枝花頗具特色,故名攀枝花市或攀枝花鋼鐵基地。

金沙江畔的攀枝花市

  市區地處金沙江和雅礱江交匯處,城區沿金沙江兩岸分佈,長達50公裡。境內山脈連綿,河谷深切。市區背山面水,迂回曲折,高低錯落,具有高山峽谷城市特色。市內各大廠礦區皆以成昆鐵路渡口支線聯結。金沙江和雅礱江上已修築多座跨徑較大的公路橋和1座鐵路橋。市境有9條公路幹線與省內外聯系。金沙江航運從市區可上航至雲南永勝縣金江街,下達雲南元謀縣的龍街。

  市境有著名的攀枝花大鐵礦,探明儲量占四川省的84%。並伴生有釩、鈦、鎳、鈷、鎵、錳、銅等多種元素,以釩、鈦儲量居中國之首。此外,市境煤儲量約7億噸,已開發的寶鼎煤礦,煉焦煤儲量為5億噸,是四川最大煤炭基地,產量約占全省的1/5。並有巨大的水力資源及豐富的石灰石等和森林資源,發展鋼鐵冶金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80年代初期已建成包括采礦、選礦、燒結、耐火材料、煉鐵、煉鋼、軋鋼等部門的大型聯合企業,鐵礦石、生鐵、鋼、鋼材等在四川省均占絕對地位。鋼產量已居全國第3位。冶金工業約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70.1%。其他工業有煤炭、機械、建材、電力和食品等。

  市境由於受地形、用地和資源條件等制約,沿金沙江兩岸形成8個分區:位於金沙江以北的有:①以鐵礦采選為主的攀密區,②以鋼鐵工業為中心的弄弄坪區,③以動力和建材工業為主的河門口區,④以木材貯運、加工為主的格裡坪區;位於金沙江以南的有:①以化工和鐵路車站、儲運倉庫為主的金沙區,②以地方工業、商業倉庫為主的仁和區,③以煤炭采掘工業為主的寶鼎區,④以市政文教科研為中心的炳草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