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重要的南北向河流。流域位於北緯24°~33°30′,東經91°~99°40′。怒江由中國流入緬甸後改稱薩爾溫江,最後在毛淡棉註入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怒江總長2103公裡,流域面積13.5萬平方公裡。源出唐古喇山脈的巴斯克我山。在嘉玉橋以上為上遊,山勢起伏較緩,河谷平淺。嘉玉橋以下至瀘水為中遊段,兩岸山脊多在5000米左右,穀底高程2000~3000米。河床坡度陡,支流屬羽狀水系。怒江深切流經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怒山,形成世界著名的巨大峽谷區,瀘水以下為下下遊段,沿河山脈高程降低,水面寬,河谷深度為500~1000米,兩岸有階地分佈。以下河流又進入峽谷地帶,惠通橋附近谷地已較開敞,到曼辛河口流出中國國境。

  怒江流域徑流深,下遊地區在500毫米以上,最多的無量山區可達800毫米。中遊一般為400~600毫米,上遊隻有150~400毫米。上遊流域面積雖占總面積的一半以上,但河川徑流量不及全河的45%。河川徑流的補給來源,上遊以地下水補給為主,約占年徑流量的60%以上;中遊段雨水補給占重要地位;下遊雨水補給更多,達60%左右。

  怒江上遊嘉玉橋以上已占流域總面積的50%以上,年均流量755立方米/秒。中遊地區流域面積增加不多,但地表徑流較豐富,至札那站年均流量已達1170立方米/秒,至道街壩站達1655立方米/秒。以下到國境處多年平均流量為1805立方米/秒。幹流的徑流年際變化較小,道街壩站年徑流變差系數為0.12,歷年最大流量與最小流量極值之比為27倍。河川徑流年內變化各河段情況不同。上遊冬季徑流量僅占年徑流量的5%左右,春季約占10%,夏季可占60%左右,秋季可占25%。下遊地區河川徑流集中於夏、秋季而冬、春季少,但集中程度不及上遊。

川藏公路上的怒江大橋

  怒江洪峰流量值不大。據道街壩站17年的資料,多年平均最大流量為6170立方米/秒,變差系數僅為0.18,是全國各大河中最小者。該站年最小流量為351立方米/秒。一般最大流量出現在7月或8月,最小流量多出現在1月底或2月初。下遊最大流量在7~10月都可能出現,而最小流量則多出現在4月或5月。怒江含沙量較少,道街壩站多年平均值僅0.401千克/立方米。是西南諸河中的最低值。幹流年徑流量豐沛,落差大,河道平均比降為2.4‰,水力資源較豐,幹流的水力蘊藏量約為3550萬千瓦。

  怒江幾天通航之利。怒江流域礦產資源有銅、鐵、鉛、錫及煤、汞、水晶、硫磺、石墨、雲母等。流域內有怒、傈僳、獨龍、德昂、彝、藏、景頗、傣等10多個少數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