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安康地區轄市和行署駐地,以絲織為主的新興工業城市。位於省境東南部,漢江上遊。面積3652平方公裡,人口87.29萬。秦在城北漢江北中渡臺置西城縣,為當時漢中郡郡治。南北朝時縣城移至今址。五代因產金而稱金洲。明改興安州清升興安府,附廓設安康縣,1913年廢府留縣,1988年改為縣級市。地勢南北高,中間低。漢江以北屬秦嶺山區,山勢陡峻,海拔1500米左右;漢江以南為大巴山區,海拔千米以下;中部為漢江月河盆地東部,寬約10公裡,是本市主要農業區。全市耕地882%以上是山坡地,水田僅占16%。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經濟林木有茶、桑、漆、油桐、竹、烏桕、棕櫚、板栗、核桃等,多為傳統外銷物資。蠶繭年產達50餘萬千克,占全省1/3。中藥材400餘種,以黃連、杜仲、黨參、當歸、天麻等為重要。野生動物有中國特有珍貴動物羚牛和生產名貴中藥麝香的林麝等。還有煤和水晶石等多種礦產。絲織工業在陜西省南部最為發達。

  安康城地理位置重要,歷2000年不衰,是漢江小輪航運終點,全省航運業最發達的城市。木船可上通任河、嵐河、旬河等支流。在安康、石泉兩城間的漢江幹流上修建水電站。20世紀70年代末期通車的陽安和襄渝鐵路在安康接軌,安康遂成為溝通西北、西南和中南交通樞紐。城市由原沿江十裡長街向東南發展,與清末修建的安康新城相連,新建漢江大橋使江北火車站與城區連接,市區已越過漢江向北擴大。

安康市遠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