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山東省淄博市臨淄西北。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西元前9世紀中葉齊獻公將國都由薄姑(山東博興)遷到臨淄,至西元前221年秦滅齊,作為齊國都城達638年,是當時東方重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列國中最繁華、規模最大的都市之一。故城分大小兩城,小城嵌築在大城的西南隅,系國君居住的宮城;大城為官吏、平民及商人居住地。兩城總面積15平方公裡以上,有城門13座,街道繁華,道路、排水系統等排列規整。因歷史久遠,故城已湮沒,但城牆殘垣尚存,夯築痕跡依稀可見。故城多文文化遺存,已發現煉銅、鑄錢、冶鐵和刻骨作坊多處,齊桓公檢閱兵馬的桓公臺及由晏嬰塚、二王塚、三士塚和四王墳等150多座古墓葬組成的臨淄古墓群等,均系研究中國歷史、經濟、軍事和文化的珍貴實物資料。大城東北部東周大貴族的墓地周圍,有一殉葬馬坑,約600匹殉葬戰馬分兩行並列,昂首側臥、作奔走狀,整齊壯觀。殉馬之多,保存之完好,世所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