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第二大支流,淮北平原區河道。發源於河南省尉氏縣,東南流經開封、通許、扶溝、太康、鹿邑和安徽省亳州、渦陽、蒙城,於懷遠縣城附近註入淮河。長380公裡,流域面積1.59萬平方公裡。戰國時期開鑿的“鴻溝”與之相通。渦河歷來是豫、皖間水運要道。歷史上屢受黃河決口氾濫之害。支流惠濟河口以下的中下遊河槽,原本寬深,排水能力較好,有“水不逾渦”之說。20世紀50年代將鄰近排水困難的西淝河、茨河、北淝河等上遊部分積水,改道排入渦河。60年代後,為發展灌溉,幹支流普遍建建閘蓄水。由於上遊引黃灌溉而帶來的大量泥沙未作沉沙處理等原因,使其承泄排水的惠濟河及其河口以下的渦河幹流河道淤積,排水能力大為降低。已制訂綜合治理措施。鹿邑以上,因閘壩礙航和水源缺乏而斷航;以下建有亳州東大寺集、渦陽、蒙城3個梯級的水利樞紐工程。後兩梯級配建船閘,可通航百噸級駁船船隊,但經大寺集上下的貨物需盤壩倒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