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轄市,新興石油加工與化學工業城市,長江沿岸十大港口城市之一。位於省境西南部、長江下遊北岸。轄3區及桐城、太湖、望江、宿松、懷寧、潛山、樅陽、嶽西8縣。面積1.54萬平方公裡,人口567.04萬。其中市區面積541.8平方公裡,人口47.61萬。安慶別稱“宜城”,為長江沿岸的歷史名城。三國前後相繼修建山口城和呂蒙城,宋又建安慶城,宋以後為安慶府治,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至抗日戰爭爆發前(1937)為安徽省會。1949年劃城郊設安慶市。

  市境西北背負大別山餘脈大龍山,地勢較高;東南緊靠長江,為皖中沿江平原的一部分,湖泊眾多。老城區位於市境西南部,崗丘起伏,海拔約13~78米,街道狹窄,多坡道。新城區主要向東向北發展,高樓林立,街道開闊平坦。市境氣候溫和,年均溫16.5℃,年降水量1300~1400毫米,無霜期約245天。

  20世紀80年代初期已建成以石油加工、紡織、食品、化工為主的工業城市。安慶石油化工總廠為全國石油化工重點企業之一。年產值幾占全市工業總產值一半。另有27個地方石油化工企業,生產化肥、農藥、橡膠、有機玻璃等產品。紡織工業以安慶紡織廠規模最大,次為安慶染織總廠。安慶是省境西南部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中心,長江航運重要港口之一。對外交通主要靠長江航運和公路,1990年港口貨物吞吐量659萬噸,居全省首位,並已開通沿海運輸線。市區依山傍水,景色秀麗。臨江有迎江寺和振風塔,前者建於宋,後者建於明,塔高72米共7層,是長江沿岸著名古塔之一。市東北有菱湖公園,北郊有陳獨秀墓,市內有英王府舊址、熊成基馬炮營起義舊址等名勝。安慶是黃梅戲的發祥地,著名的“安徽黃梅戲學校”設此。樅陽縣建有中國第1個野鴨繁殖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