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煤炭基地,遼寧省以燃料、動力、原材料工業為主的重工業城市,遼寧省轄市。位於遼寧東部渾河中遊谷地。轄4區、撫順縣及清原和新賓2滿族自治縣。面積1.0816萬平方公裡,人口221.83萬;其中市區675平方公裡,人口134.63萬。撫順戰國時屬燕國襄平縣(今遼陽市)管轄,唐設蓋牟州、新城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為防範女真族的侵擾,在渾河北岸高爾山下修築撫順城。1948年後曾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改屬遼寧省。

<

  年均溫6.6℃,1月均溫-13.9℃,7月23.7℃,年降水量804毫米,無霜期150天。城市興起與豐富的煤炭資源有關。撫順的煤層厚、埋藏淺、可露天開采,現有西露天、龍鳳、老虎臺等礦,生產低硫、低灰優質煉焦煤和發熱量高的優質動力煤,為中國煉焦煤、動力煤基地。年產量約800萬噸。煤層上部尚覆蓋有數十億噸油頁巖,含油率5~12%,是露天采煤剝離物,開采成本低,可提煉人造石油。

  撫順煤礦的前身為1903年成立的撫順采炭所。到瞭1934年采煤量達900萬噸。占當時東北地區采煤總量60~70%。並利用油頁巖發展瞭人造石油工業,建有3座煉油廠。在煤炭工業基礎上,又發展瞭電力、黑色冶金(特種鋼)、有色冶金(煉鋁)及電瓷、水泥工業等。重工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3/4。50年代以來,工業部門結構有很大變化:煉油、發電、煉鋼、煉鋁、電瓷等工業得到發展,又新建瞭遼寧電廠、新撫鋼廠等大中型企業。原來以油頁巖為原料的煉油工業,現已改用原油煉制,其產值在工業結構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12%上升為1986年的36.3%;同期煤炭工業則由1949年的44%下降至6.2%。現今石油工業總產值已居全市各工業部門之首,撫順已成為全國最大石油加工基地之一。

  沈吉、沈撫鐵路橫貫市區,並多工礦專用線,市內電氣化鐵路長達400公裡。公路有沈環、黑(河)大(連)、沈通(化)等幹線通過。

  市內有撫順石油學院和多所專業學校。建有雷鋒紀念館、雷鋒公園及體育館、文化宮等。以煤精雕刻的藝術品享有盛名。東部大夥房水庫是著名風景遊覽區,附近有張作霖墓、高爾山山城和薩爾滸山下的明、清古戰場。市屬新賓滿族自治縣是清王朝最早發祥地,有著名清三陵之一的永陵。市轄各縣是遼寧省水稻產區之一。並為重點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