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下遊老年性淺水湖泊,山東省第2大淡水湖和漁業基地。位於魯西南,地處梁山、東平和平陰3縣間。系古梁山泊殘留部分,由黃河氾濫瀦水而成。湖東山地丘陵區的水經大清河入湖,為湖水的主要來源;湖西有石窪、十裏堡等進湖閘,可直接提閘引黃河水入湖;南有流暢河接京杭運河直通南四湖;北有陳山口等出湖閘可將湖水泄入黃河。流域面積964平方公裡,多年平均徑流量16.28億立方米,湖區可控制攔蓄量為1.68億立方米。湖水需經常向外排泄,以8~10月排水量最大。湖區占地210平方方公裡,實際水面約130平方公裡,最大庫容2.7億立方米,常年水深1.5~2米,總積水量約為1億立方米。為保障黃河汛期行洪安全,1958年將湖區向南擴展,修建瞭東平湖水庫(又稱二級湖),主要承擔黃河的滯洪任務。新老湖區共占地600平方公裡,本著“有洪蓄洪,無洪生產”的原則,除黃河特大洪峰時放水蓄洪外,平時二級湖廣植小麥、大豆、玉米及紅麻等作物,成為魯西南重要的糧、麻產區。東平湖水源充足,水量較大,污染較輕,淤泥深厚,水質肥沃,浮遊生物、底棲動物及水生植物資源豐富。共有浮遊植物7門35科67屬,浮遊動物68種;據采樣定量分析,平均每平方米有底棲動物558個,182克,尤以軟體動物最多;全湖有水生植物40種,蘊藏量達30萬噸以上,主要有輪葉黑藻、苦江草、菱、芡、葦、蒲等;魚類達55種,主要經濟魚類有鯉、鯽、長春鯿、烏鱧、鱖、翹嘴鲌和紅鰭鲌等;此外,湖內還有蟹、蝦、甲魚及鳥類等。漁湖業產品可直接供應濟南及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湖南有梁山,相傳北宋末年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曾以此為根據地,主峰虎頭峰有“宋江寨”等遺址。東平湖連同以南的時令湖──馬踏湖、南旺湖、蜀山湖和馬場湖一起總稱為“北五湖”,與“南四湖”相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