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今山東濟南)人。他出生之年,京東地區已為金軍佔領,次年末,宋金訂立和議(見紹興和議)。1161年(宋紹興三十一年、金正隆六年),金海陵王完顏亮發動侵宋戰爭,金統治的華北地區人民紛紛起義,辛棄疾時年二十二歲,也聚眾二千,加入耿京起義軍,任掌書記。次年,辛棄疾勸耿京歸宋,並受命去南宋接洽歸附事,返回時,耿京已被叛徒張安國所害。辛棄疾即率王世隆等去濟州(今山東巨野),將已任知州的張安國俘獲,並率反正士兵萬人歸來。初任江陰軍軍簽判,後著《禦戎十論》,向宋政府陳述宋金形勢,要求備戰抗金。乾道四年(1168),任建康府(今江蘇南京)通判,開始詞的創作活動。後任滁州(今安徽滁縣)知州、江西提刑。淳熙四年(1177),任知江陵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成為封疆大吏。後歷江西、湖南安撫使等官。八年冬罷職,退居上饒城郊“帶湖”的“稼軒”新居,從此以稼軒為號。在上饒一住十年,他把滿腔愛國激情以及南渡以來的無限感慨和義憤,全部寓寄在歌詞中。淳熙十五年,第一本詞集《稼軒詞甲集》問世。辛詞慷慨激昂,縱橫馳騁,繼承並發展瞭蘇軾豪放派的詞風,後人以“蘇辛”並稱。辛詞多方面反映瞭錯綜復雜、激烈動蕩的社會現實,表現瞭非凡的英雄氣慨和創造力,在中國文學史,特別是詞史上占有特殊地位。紹熙三年(1192)至五年,他出任福建提刑、知福州兼福建安撫使等職,接著又罷官,不久自上饒移居鉛山(今江西鉛山東南)期思的瓢泉。嘉泰三年(1203)起知紹興府兼浙東安撫使。年近八十高齡的著名愛國詩人陸遊,時居紹興鑒湖旁,兩人相處甚歡。年末,辛棄疾奉詔入朝,陸遊賦詩送別,以相勉勵,有句雲:“但令小試出緒餘,青史英豪可雄跨”,對他期許甚高。次年三月,辛棄疾出任鎮江知府,登北固亭,賦《永遇樂》以抒懷,有句雲:“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表達瞭老當益壯的戰鬥意志。然而次年夏天又被免職,返回鉛山,不久病死。辛棄疾的文才武略都十分傑出,但其詞名更盛,因以詞人稱著於世。辛棄疾一生寫作瞭大量的文章和詩詞,現存詩文數量較少,詞則尚有六百三十餘首。後人進行輯佚補存,以鄧廣銘《稼軒詞編年箋註》和《辛稼軒詩文鈔存》最為完備。

《稼軒長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