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統率衛士守衛宮禁之官,隋以後改掌軍器、儀仗等事。秦已有此官,始皇時有衛尉竭。漢景帝時一度改名中大夫令,後又恢復舊名。新莽時改為大衛,東漢時仍稱衛尉。

  西漢時護衛宮殿者有郎衛和兵衛。光祿勳率郎官為郎衛,衛尉率衛士為兵衛。西漢時衛尉所部稱南軍。宮內設廬舍以駐紮衛士,衛士晝夜巡警,檢察門籍。衛尉主宮門和宮內,與主宮外的中尉相為表裏。西漢時皇帝居未央宮,守護未央宮是衛尉的職責,故有時也稱未央衛尉。皇後所居為長樂宮,設長樂衛尉尉。武帝時李廣為未央衛尉,程不識為長樂衛尉。長安城外的建章宮,距長安較遠的甘泉宮,也曾設有建章、甘泉兩衛尉。又設衛將軍居諸衛尉之上,如文帝時拜宋昌為衛將軍,領南北軍;宣帝時張安世為衛將軍,掌管兩宮衛尉及城門北軍兵。衛尉秩為中二千石,其副職為丞,屬官有公車司馬、衛士、旅賁三令、丞。吏民若向皇帝上書,由公車司馬轉達。

漢“衛尉之印章”封泥

  東漢時無衛將軍,也不再每宮皆設衛尉。衛尉下設北宮、南宮衛士令,以分管南北宮,省去旅賁令。東漢初年,漢光武帝劉秀任命他的親信李通、銚期為衛尉,後來外戚馬廖、馬光、竇固、梁淑等人都擔任過這個職務。

  魏晉以後,衛尉職掌漸生變化。從隋代起,改掌軍器、儀仗、帳幕之事,與漢制截然不同。南宋並入尚書省工部。元代一度恢復衛尉,旋罷。明、清不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