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

  三國時期魏國權臣。字仲達。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人。出身世族。初被辟為曹操丞相府文學椽,屢轉至丞相主簿。孫權遣使敦勸曹操代漢自立。懿亦從而慫恿。曹操封魏王,曹丕為魏國太子,司馬懿遷魏王太子中庶子,每參大議,常有奇策異謀,,為曹丕所信重。曹丕代漢建魏後,累遷尚書右仆射、撫軍大將軍。文帝出征或巡遊,往往留其鎮許昌。明帝立,受遺詔與曹真、陳群一起輔政。督率諸軍擊敗孫權的進攻,遷驃騎將軍,加督荊、豫二州諸軍事,率所部鎮宛(今河南南陽)。新城太守原蜀降將孟達謀叛,太和元年(227),司馬懿得訊率軍倍道兼行新城(今湖北房縣),速抵城下,破城斬孟達。蜀丞相諸葛亮北伐攻魏,五年,魏明帝調司馬懿都督雍、涼二州諸軍事,西鎮長安,指揮對蜀漢的戰爭,諸葛亮多次挑戰,司馬懿隨機應變,堅壁拒守,以逸待勞,不與決戰,諸葛亮於魏青龍二年(234)病死軍中後,蜀軍無功而退。司馬懿功遷太尉。景初二年(238)率步騎四萬大破叛魏的遼東公孫淵,進襲襄平(今遼寧遼陽),合圍成功,猛攻斬淵,遼東四郡重歸統一。景初三年,受明帝遺詔,司馬懿與曹爽一起輔齊王芳,加侍中,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後轉為太傅。爽、懿爭權奪利,矛盾日益尖銳。司馬懿老謀深算,佯稱病重,暗中周密佈置,於嘉平元年(249),乘齊王芳、大將軍曹爽出洛陽城謁魏明帝曹叡墓高平陵之機,關閉各城門發動政變,並假皇太後令,免曹爽兄弟全部官職,計誘他們放棄抵抗,束手歸洛陽。隨即誣以謀反,將曹爽兄弟及其黨羽全部處死,獨攬朝廷大權。三年,擁魏勢力都督揚州諸軍事王凌起兵反抗,被他迅速擊敗。司馬氏代魏的基礎從此基本奠定。拜相國,封安平郡公,卒。晉武帝司馬炎晉武帝司馬炎即位,追謚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