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末至東晉活躍於黃河南北的武裝流民集團。兩晉之際,不少北方流民在其首領如祖逖、蘇峻、郗鑒等人率領下,南渡長江,成為東晉統治階級中各派系所利用的武裝力量。晉惠帝光熙元年(306),並州(今山西)大饑,刺史司馬騰率並州諸將及部眾兩萬餘戶就谷冀州,形成號為乞活的流民集團。他們沒有南渡,在黃河兩岸先後為各方鎮如司馬越、茍晞、王浚所驅使,而其主要活動則是抗擊夙與司馬騰為敵的羯胡石氏,起瞭保障東晉政權的作用。311年洛陽陷於匈奴之後,大河以北的廣宗(今河北威縣東)和和河南的陳留(今河南開封東)是乞活流民集團屯聚的兩個中心。他們有時迫於形勢,暫時與石氏妥協,但陳留的乞活帥陳午臨終時告戒部眾不要歸附胡人。349年,後趙主石虎死,諸子爭立,大臣相殺,大將李農逃奔廣宗,成為數萬傢乞活的首領。原陳午部眾冉瞻之子冉閔乘石氏兄弟自相殘殺的混亂局勢,在李農的協助下,於次年滅後趙,建冉魏。乞活滅石氏,上距他們隨司馬騰離並州已經四十餘年。乞活和其他流民集團相似,世代蕃衍,首領多由同一宗族承襲。乞活也有南移到江淮之間者。前秦苻堅部下曾有多力善射的乞活為將。直到東晉末年,恭帝元熙元年(419),河南還有流民一千餘戶在洛陽金墉城南參加擁立司馬氏的舉動,他們仍沿用“並州乞活”之名,而從306年至此已經113年。

  

參考書目

 周一良:《乞活考》,《魏晉南北朝史論集》,中華書局,北京,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