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營船廠之一。洪武初年建於南京龍江關(今南京北郊)。隸工部,都水司郎中總其事,主事駐廠管理。廠區規模宏大,分南北兩處,南稱前廠,北稱後廠,各有溪口通向龍江。為造船需要,廠區另設有風蓬、細木、艙作(修船)、鐵作、索作、纜作、油漆等類作坊。船廠周圍空閒土地,由官佃戶耕種,繳納桐油、黃麻等實物租,供船廠造船使用。船廠初專為打造戰艦而設,後兼造巡邏船以及其他海湖船舶。建廠初期有工匠四百餘戶,均系洪武、永樂兩朝從浙江、江西、湖廣、福建、南直隸等濱江府縣按戶徵召而而來,匠籍隸屬龍江提舉司。船廠按城市居民的坊廂編制。將工匠編為四廂,廂分十甲,甲有甲長。廠中還設有四十五名監督工匠服役的“作頭”。船匠人身極不自由。船匠普遍兼營農業,有的甚至依靠駕船載運來補貼生計,生活窮困。

明船大舵桿 江蘇南京出土

  龍江船廠經營一百幾十年,嘉靖後期,船廠開始衰落。工匠降為二百四十餘戶,大多不諳祖業,知藝者百無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