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末年以六鎮鎮民為主力的北方邊鎮人民的反魏起義。北魏遷都洛陽之前,首都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當時塞北柔然強大,塞內分佈著高車(即敕勒)和山胡。從皇始至延和年間(396~434),北魏先後自東而西設懷荒(今河北張北)、柔玄(今內蒙古興和西北)、撫冥(今內蒙古四子王旗東南)、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懷朔(今內蒙古固陽西南)、沃野(今內蒙古五原東北)等軍鎮,史稱北鎮或六鎮(孝文帝末年,又於懷荒鎮東今河北赤城西北增置禦夷鎮,實為七鎮),外禦柔然,內制高車、山山胡,拱衛京都。

  北鎮不設州郡,以鎮、戍領民,號為鎮民,主要是鮮卑拓跋部民,地位較高。隨著北魏疆域的擴大,強制漢族及其他族的大族豪強、部落酋帥徙邊。文成帝以後,又不斷發配囚犯戍邊,從此鎮民的地位日益下降。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政治、經濟中心南移,北鎮失去軍事上的重要地位。加以進入中原的包括拓跋在內的各族貴族加速漢化及封建化,而北鎮仍然保持著鮮卑化傾向,鎮民被稱為“府戶”,屬於軍府,世襲為兵,不準遷移。

  北魏後期,北鎮鎮民中貧富差別加劇。軍鎮的統治者是主將、參僚和豪強,他們因不能充當清官而對北魏政府不滿。被統治的廣大鎮民遭受主將、參僚和豪強的欺凌奴役,土地被剝奪,承擔著繁重的官、私力役,還被洛陽政府視為“北人”,受到歧視。

  北鎮鎮民中有不少人來自高車、山胡,他們和居住塞內的本族人保持聯系。山胡久居汾西和陜北。北魏時列入編戶的山胡承擔著租調徭役,不屬州郡的山胡仍由酋帥管轄,北魏政府常在他們中強征兵丁,有時強行遷徙。高車分為東西兩部,一直保留部落組織,居住在六鎮邊塞一帶,對北魏政府承擔兵役和貢納義務。北魏政府委任山胡、高車酋長為領民酋長或其他官職,統治未列編戶的本族人民。在改鎮為州的地方,酋豪成為地方大姓,受公府、州郡辟舉。所以他們和洛陽政府既存在矛盾,又具有利益上的一致。

  正光四年(523),懷荒鎮民忿鎮將於景不發糧廩,殺景反。不久,沃野鎮民破六韓拔陵聚眾殺鎮將,攻占沃野鎮,改元真王。遂率義眾南下,又遣別帥衛可孤圍武川,攻懷朔。懷朔鎮將楊鈞擢武川豪強賀拔度拔及諸子允、勝、嶽為統軍、軍主,率眾頑抗。五年三月,魏遣元彧鎮壓拔陵。衛可孤克武川、懷朔,俘度拔父子。五月,拔陵破元彧於五原。魏以李崇代元彧為北討大都督,崔暹、元淵為副將。七月,拔陵大敗崔暹於白道,李崇退守雲中。八月,東西兩部高車叛魏附拔陵,義軍大盛。孝明帝下詔改鎮為州,以求安撫。秀容人乞伏莫於攻殺郡守,南秀容牧子萬於乞真殺太仆卿,俱反。為秀容契胡酋長爾朱榮鎮壓。十月,李崇免官,元淵代總戎政。賀拔度拔父子及武川宇文肱等糾合鄉裡豪強,襲殺衛可孤。孝昌元年(525)初,柔然主阿那瓌率十萬眾,自武川西向沃野,為魏鎮壓拔陵。六月,拔陵圍元淵於五原,淵北走朔州(原懷朔鎮),雲州刺史費穆棄雲中投爾朱榮於秀容。元淵遣於謹說降已經起義的西部高車酋長乜列河重新歸附;阿那瓌敗拔陵於五原,大將破六韓孔雀陣亡。拔陵被迫南下,在阿那瓌和元淵的夾擊下,義軍二十萬為元淵所截降,拔陵主力失敗。北魏政府分徙降戶於冀(今河北冀縣)、定(今河北定縣)、瀛(今河北河間)三州就食,幾個月後,起義於河北地區再發。

  同年八月,柔玄鎮兵杜洛周(一作吐斤洛周)聚北鎮流民反於上谷(今北京延慶),年號仍用真王。率師西上,圍燕州(今河北涿鹿)。十二月,洛周至黃瓜堆,擊敗降魏高車酋長斛律金。孝昌二年,洛周攻破扼守軍都、居庸兩關的魏軍,南下幽州,十一月,范陽城民執幽州刺史王延年。行臺常景以應義軍,洛周據有燕、幽。

  杜洛周上谷起義的第二年,原懷朔鎮兵鮮於修禮等率北鎮流民反於定州的左人城(今河北唐縣西),改元魯興,率師赴中山(今河北定縣)。魏以楊津為定州刺史、行臺,守中山;又遣長孫稚偕河間王元琛率軍來援。四月,修禮大敗長孫稚等。五月,魏又以元淵為大都督,督元融、裴衍來援。八月,內奸元宏業殺害修禮,修禮部將葛榮誅之,代修禮領義眾堅持鬥爭。九月,葛榮趨瀛州,擊敗魏左軍都督元融,又俘殺元淵,義眾大振,葛榮遂自稱天子,建國號齊,改元廣安。

六鎮起義圖

  鮮於修禮起兵左人城後,恒州、朔州流民紛起響應。二月,西部高車斛律洛陽起於桑乾西,與費也頭牧子相連;四月,朔州城民鮮於阿胡據城反。斛律洛陽和費也頭牧子被爾朱榮鎮壓,阿胡率流民南下,七月,攻克平城。爾朱榮襲魏肆州,殺刺史,得賀拔勝。榮乘魏軍失利,積極網羅北鎮酋帥、豪強,以嶽、勝為別將,兵力日盛。

  孝昌三年正月,葛榮敗趙郡豪強李元忠,克殷州(今河北隆堯東),進圍冀州。七月,相州刺史元鑒據鄴叛魏降葛榮。八月,魏遣源子邕、裴衍等攻鄴,斬元鑒;又遣子邕、裴衍逼葛榮。十一月,葛榮克信都,俘冀州刺史魏宗室元老元孚及當州豪強潘紹等五百餘人。十二月,敗源子邕、裴衍等,進圍鄴城。武泰元年(528)正月,定州長史李裔以中山降,俘刺史楊津;瀛州刺史元寧以城降。葛榮克冀、定、瀛三州,據守鄚城的河間大族邢杲和割據勃海的豪強高乾,各率部曲鄉裡十餘萬戶南逃。二月,葛榮殺杜洛周並其部眾。三月,克滄州。至此,葛榮擁有燕、幽、冀、定、瀛、殷、滄七州之地,南圍鄴城,西逼並、肆,兵力極盛。

  葛榮義軍發展的同時,爾朱榮勢力也急劇擴大,高歡、段榮、尉景、蔡儁等懷朔豪強先叛洛周,後背葛榮,投奔秀容。爾朱榮器重高歡,常參軍謀。並州刺史元天穆與爾朱榮勾結,勸其襲取洛陽。武泰元年三月,爾朱榮以胡太後鴆殺孝明帝為藉口,自晉陽出兵向洛陽,至河陰。四月,立元子攸為帝,沉太後於河,殺朝臣二千餘人。契胡酋長爾朱榮為首的北鎮豪強、酋帥集團控制瞭北魏政權(見爾朱氏之亂)。

  七月,葛榮圍鄴,眾號百萬。九月,爾朱榮率精騎出滏口(今河北磁縣西北),與義軍展開會戰,爾朱榮使侯景為前驅,高歡陣前誘降。葛榮輕敵,爾朱榮出奇兵,表裡合擊,葛榮兵敗被俘。義眾星散,為契胡分頭押領。十月,葛榮犧牲於洛陽。

  十二月,葛榮餘部韓樓據薊城反,爾朱榮以賀拔勝為大都督,屯中山以備韓樓。永安二年(529)九月,爾朱榮遣侯淵率兵鎮壓韓樓,韓樓棄薊城出走,途中被俘殺,六鎮起義至此失敗。

  自正光四年懷荒鎮民暴動,至永安二年韓樓被鎮壓,六鎮鎮民、流民堅持武裝鬥爭達六年。義軍在葛榮領導的後期號稱百萬,據河北七州,是魏末最大的一支起義武裝。

  早在六鎮起義之初(正光五年),關隴地區的氐、羌、胡各族人民也舉兵響應。高平鎮(今寧夏固原)胡琛、秦及南秦州(今甘肅東南部)羌人莫折大提起兵,實力較強。大提及子念生的勢力發展迅速,曾北抵高平,西至枹罕、姑臧,東下岐州,南達東益。念生受挫後,與胡琛合並,後歸萬俟醜奴統帥。這支以鎮民、城民為主力的山胡、羌、氐聯合義軍,東下秦隴,克豳、夏、涇、岐、北華等州,並曾一度攻占潼關,聲援葛榮,最後於普泰元年(531)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