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述南朝蕭梁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唐姚思廉撰,含本紀六卷,列傳五十卷,共五十六卷。

  姚思廉(557~637),本名簡,以字行,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父姚察,在梁朝以文才著稱。陳時任吏部尚書,領大著作。陳滅後入隋,任秘書丞,隋文帝楊堅命他繼續修撰早已著手的梁、陳兩代歷史。史稱其“學兼儒史,見重於三代”。大業二年(606)姚察死,遺囑思廉繼續完成這兩部史書。貞觀初,姚思廉任著作郎、弘文館學士。後官至散騎常侍。三年(6299),奉詔撰梁、陳二史。他參考諸傢著述,貞觀十年撰成《梁書》。書中有二十六卷梁朝前期人物列傳的卷末論贊稱“陳吏部尚書姚察曰”雲雲,可以推想,這些部分是姚察的原稿。姚思廉受唐太宗詔撰《梁書》時,已年過七旬。太宗命秘書監魏徵主持梁、陳、齊、周、隋五史的修撰,並參預撰寫論贊,所以卷六敬帝紀後總論梁朝一代興亡的論贊署名“史臣鄭國公魏徵”。

  《宋書》未立文學傳。《南齊書》和《陳書》各有文學一卷,而《梁書》文學傳兩卷,共收二十五人,反映瞭梁代文學的興盛。